行政區劃:南源鄉 東陂鎮 神岡鄉 二都鎮 桃陂鄉 圳口鄉 新豐鄉 中港鄉 梨溪鎮 黃陂鎮 棠陰鎮 鳳岡鎮 |
長途區號:0794 | 郵政編碼:344000 | |
車牌號碼:贛F | 行政代碼:361026 | |
隸屬政區: 撫州 | 行政級別:縣 |
宜黃位于江西中部偏東,撫州地區南部。地處東經116.01-116.28,北緯27.03-27. 43。東接南城,南豐縣,南接樂安,崇仁縣。西毗寧都縣,北靠 臨川市。因縣沿在宜,黃二水江合之側,故名宜黃。 全縣面積1944.2平方公里人口20萬。宜黃東倚武夷山脈,西倚雩山山脈,地勢南高北低,東南西三面環山。由東南和西北兩邊的邊緣及中南的部分為寧山。 山間多窄長河谷小平原,屬贛東南中低山丘陵區。境內水系發達,溪流眾多,分布均勻。境內氣候溫和,濕潤, 四季分明。 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縣政府所在地鳳崗鎮,有省重點中學宜黃縣第一中學(高中),宜黃縣第二中學(初中),民辦中學安石中學,宜黃縣實驗小學等好學校。
歷史名人
宜黃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自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縣以來,人才輩出。北宋地理學家樂史,水利學家 候叔獻,明代兵部尚書譚倫,清代禁煙名臣 黃爵滋都是宜黃孕育的英才。如今,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宜黃籍物理學家余瑞璜,吳式樞,鐵道工程專家程孝剛又為故鄉增光添彩。
優勢特色
宜黃素有“贛東明珠”的美稱,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土地肥沃,河流縱橫,特產豐 富,潛力巨大,是世界銀行代款造林項目縣和贛東南農業開發縣。糧食、木竹、電 力、礦產是宜黃的“四大資源”優勢和經濟優勢。
經濟狀況
宜黃大米遠近聞名,年可提供優質商品糧1.4億公斤;商品木材13.6萬立方米,商品竹150余萬根;電力十分豐富,已與華東大電網貫通聯網,年發電總量4200萬度,1990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農村初級電器化達標縣。工業方面,國營工業,二輕工業,鄉鎮企業,糧油工業和工商業等各業迅速發展,主要產品有筍罐頭,微泔地膜,松香 水泥,紙袋紙 , 絲棉織品,精制米粉、對笨二申 醋、納米氧化鈄,農用化肥、電線電纜、冷扎鋼筋、刨花板、木竹地板及 各類竹木制品等分別遠銷美國、德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及全國各地.農業方面,生產條件優越,全縣有耕地29.8萬畝,其中水田29.4萬畝。有效灌 溉面積19.1 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5.9萬畝,97年全縣農業產值36500 萬元,比上年增長4.91%,糧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紅 、大豆等。畜牧水產 、林果 業開發和“山上再造”工程發展迅速。特種畜禽和水產養殖等特色農業已經興起 ,毛竹, 板栗,雜交水稻草制種白蓮、山 養、特種水產六大特色農業基地初其規模。
旅游資源
宜黃不僅地下蘊藏豐富的鎢、鐵、銅、水晶、黃金、煤、瓷土、石墨、大理石、花崗石 等多種礦產資源,而且地上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誘人的自然景觀。主要有明代兵部尚書譚倫墓,佛教曹山寺,馬祖祥師創建的石鞏寺,棠陰鎮的明代溝古街,迎恩塔,軍峰山及觀音山水庫等。
1987年,宜黃被江西省列為重點旅游開發區。宜黃縣作為江西省改革開放擴權縣之一,交通四通八達,郵電通訊快捷迅便,投資環十分優越,六里鋪工業小區實行“全封閉管理滾動式發展”鼓勵客商投資辦企業。宜黃縣人民政府將本著“門戶開放、自愿互利、優惠客商、共同發展”的原則,為各界 朋 友的精誠合作提供優質服務,并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攜手并進,共同把宜黃這顆 “ 贛東明珠”建設得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