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本齋回族鄉 商林鄉 張村鄉 小平王鄉 段村鄉 壘頭鄉 河街鎮 郭莊鎮 淮鎮鄉 樂壽鎮 獻縣西城鄉 |
長途區號:0317 | 郵政編碼:061000 | |
車牌號碼:冀J | 行政代碼:130929 | |
隸屬政區: 滄州 | 行政級別:縣 |
獻縣歷史悠久,夏商時期屬冀州,春秋時屬燕國,戰國時屬燕、趙、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西漢屬河間國樂城縣,境內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城市——樂城。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河間郡,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改河間郡為河間國,自此,河間或為國或郡,前后歷時達700年,其治所一直在今獻縣河城街南,直到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78年),郡(國)治所北徙,“河間”之名遷出縣境,獻縣一直是河間國(郡)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隋改樂壽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樂城為廣城,仁壽初(公元601年)改廣城縣樂壽縣。隋末竇建德在此建大夏國。唐宗為樂壽縣。金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升格改名壽州,天德三年(1151年)更名獻州。據《嘉靖河間府志》載:“以其河間獻王封國,獻陵在焉,故特名其州曰獻。”明洪武八年(1375年)降州為縣,始稱獻縣,一直沿用至今。清沿襲明制,屬河間府。抗日戰爭時期,東部地區(今淮鎮、韓村、壘頭、高官和今滄縣的杜生、崔爾莊一帶)劃屬建國縣。南部地區(今陳莊鎮的全部、河城街和南河頭鄉的部分)劃屬獻交縣。1949年獻交縣撤銷,南部部分地區劃歸獻縣。 1945年建國縣撤銷,東部地區除杜生、崔爾莊一帶劃給滄縣外,其余劃歸獻縣。1958年饒陽、武強兩縣并入獻縣,仍稱獻縣。1961年又將武強、饒陽劃出,獻縣恢復原建制。今有鄉鎮18個,轄500個自然村。
獻縣歷史名人有清代主修四庫全書的紀曉嵐,抗日回民支隊司令馬本齋。
獻縣轄4個鎮、13個鄉、1個民族鄉:樂壽鎮、淮鎮鎮、郭莊鎮、河城街鎮、韓村鄉、陌南鄉、陳莊鄉、徐留高鄉、商林鄉、段村鄉、張村鄉、臨河鄉、小平王鄉、十五級鄉、壘頭鄉、南河頭鄉、西城鄉、本齋回族鄉。
獻縣補花
工藝:針法繁多,現多采用柳埂、套花、衲針、壩活、扦補、撥花、勒絲等20種左右針法,要求做到緊、齊、淺、勻。緊即扦線扣于花邊及底布上,補花花片應趴而不起;齊即要求扦線針腳長度一致;淺即扦線以扦住花片與底布結合處兩根布絲為準,并在花片上不得有明顯針跡;勻則要求針距間隔勻而不斜。柳埂針法必須自左至右,再向左出針,針針壓過半針,拐彎處針碼勻短。每一產品內數種針法并用。
獻縣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是獻縣農村經濟的特色產業,縣委、縣政府把發展棗糧間作作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措施來抓,規劃發展面積60萬畝。目前,全縣棗糧間做面積已達50萬畝,其中結果面積已達20萬畝,紅棗年產量5000萬公斤,總產值2.2億元,全縣人均紅棗收入440元,占全縣農業總收入的30%,金絲小棗已成為獻縣農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金絲小棗之鄉。獻縣的金絲小棗以其品質優良、營養豐富聞名全國,享譽世界,在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在1999年北方六省市農副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河北省名牌產品。
獻縣漢墓群
獻縣漢墓群是漢代河間王及其子孫、樂成侯、中水侯等葬于獻縣境內墓葬的總稱。現存37座漢墓。獻縣漢墓群規模大、級別高、數量多、層次全、時間跨度大,貫穿于漢代的始終,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和歷史價值。
1996年11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獻王陵是獻縣漢墓群中的一座漢墓 ,位于西八冊屯村西側。封土南北242米,東西197米,占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主人是西漢河間獻王劉德。
劉德,西漢景帝劉啟之子,武帝劉徹之異母兄。公元前155年,被封為河間王。班固《漢書》載:“(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他傾注畢生精力,置日華宮搜集典籍,整理詩經,成為一代宗師。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后為先秦文化的傳播做出了貢獻。當時漢武帝采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極為欣賞劉德的才華,因此,劉德幾次到長安“獻雅樂,策對三雍宮。”武帝既折服他的才華,另一方面又猜疑他,恐他與自己抗衡,江山不穩,劉德知其意后,終日縱酒聽歌,不久郁悶而終。他在位二十六年,因其“聰明睿智”,謚號曰“獻”,稱之為“河間獻王”,這就是獻縣得名的由來,劉德是最早實施“實事求是”的,而獻縣則成為“實事求是”的發源地。
唐代詩人張繼憑吊獻王陵后,留下詩篇:“漢家宗室獨稱賢,遺事閑中見舊編。偶過河間尋往跡,卻憐荒冢帶寒煙。頻求千古書連帙,獨對三雍策幾篇。雅樂未興人已逝,雄歌依舊大風傳。”
明嘉靖十三年(1534)曾在墓上建有河間獻王祠,后經隆慶、乾隆、道光等多次重修,歷經風雨至1946年獻王祠被毀。
清乾隆在原日華宮舊址修建紅杏園行宮,并賦詩稱贊劉德:“請書獻樂甚彬彬,華表千秋景行新,令史諸侯傳曾讀,最心許者是斯人。”
獻縣行政區劃
2000年,獻縣轄2個鎮、14個鄉、1個民族鄉:樂壽鎮、淮鎮鎮、十五級鄉、小平王鄉、本齋回族鄉、張村鄉、陳莊鄉、河城街鄉、壘頭鄉、段村鄉、臨河鄉、南河頭鄉、陌南鄉、徐留高鄉、郭莊鄉、商林鄉、韓村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4198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樂壽鎮 65896 淮鎮鎮 38011 韓村鄉 47913 陌南鄉 36747 郭莊鄉 28780 河城街鄉 41309 陳莊鄉 31066 徐留高鄉 26437 商林鄉 24374 段村鄉 26398 本齋回族鄉 38073 張村鄉 24317 臨河鄉 28139 小平王鄉 17577 十五級鄉 24790 壘頭鄉 20594 南河頭鄉 21567
2002年底,獻縣面積1160.2平方千米,人口55.96萬。轄4個鎮、12個鄉、1個民族鄉、1個農場,5個社區居委會、500個村委會。縣政府駐樂壽鎮東門外大街。
樂壽鎮 鎮政府駐北街村。面積100.1平方千米,人口7.81萬。轄5個社區居委會、61個村委會:城北新村、東北角、大強莊、西城墻、政府街;北街、東街、西街、南街、高莊、小樓、韓莊、侯莊、盧場、尤屯、臧橋、呂莊、田莊、劉莊、牛墳、南關、西關、楊莊、谷莊、白樓、盧樓、油坊、下淀、白莊、關莊、耿莊、丁莊、馮鋪、周莊、大道盧莊、南紫塔東、南紫塔西、北紫塔、西武莊、北張莊、大張莊、小陳莊、東陳莊、北齊莊、大梅莊、小梅莊、東唐莊、南唐莊、磚瓦窯、西李莊、八里莊、北馬莊、東翟莊、西翟莊、高馬頭、北馮莊、二孟莊、東高坦、西高坦、留富莊、七里冢、東李莊、三里莊、張高坦。
淮鎮鎮 鎮政府駐淮鎮北街村。面積72.3平方千米,人口3.70萬。轄31個村委會:淮鎮北街、淮鎮南街、淮鎮西街、淮鎮東街、小安莊、東劉莊、前丁莊、后丁莊、楊家洼、東后莊、百姓莊、李家洼、尚園子、桑園屯、郭家洼、東李口、東于莊、羅莊、馬蘭、孫莊、前廠、后廠、安莊、圈頭、董莊、東洋、西洋、北洋、后南、東南、西南。
河城街鎮 鎮政府駐河城街村。面積83.3平方千米,人口4.01萬。轄52個村委會:河城街、西閣上、東閣上、小趙莊、東趙莊、趙林庵、南王莊、王貢士、馬莊河、東賈莊、東呂莊、大孫莊、東孫莊、北孫莊、北魏莊、陵上寺、王三孝、孫東城、劉東城、沈東城、周官屯、冉莊河、南楊莊、辛立屯、大南城、九張莊、尹召、魏村、梭莊、薛村、小過、小屯、郝村、楊園、張坊、伊莊、倪村、吳洼、前沿、后沿、陳墳、小萬、大萬、陳圈、鄭圈、孟圈、王友、寨子、黑風張莊、流海碼頭、西八冊屯、東八冊屯。
郭莊鎮 鎮政府駐大郭莊村。面積57.9平方千米,人口2.99萬。轄21個村委會:大郭莊、小郭莊、劉套莊、陳堯京、鐘堯京、宋堯京、楊堯京、孔堯京、王堯京、東高莊、東田莊、東孔莊、東雙擔、西雙擔、楊莊子、尹屯、霍莊、野馬、李莊、張淹。
十五級鄉 鄉政府駐十五級村。面積64.5平方千米,人口2.54萬。轄19個村委會:十五級、北韓莊、北劉莊、北后莊、東楊莊、西楊莊、大董莊、小董莊、尹店一、尹店二、尹店三、張大馬、孫大馬、東付莊、西韋莊、東韋莊、邊馬、小營、八章。
商林鄉 鄉政府駐商林一村。面積51.3平方千米,人口2.52萬。轄22個村委會:商林一、商林二、商林三、商林四、魏家莊、庫家莊、李家莊、祁家莊、大南邵、小南邵、黃百戶、后瓦鐘、前瓦鐘、水牛店、南漳河、北漳河、南宗、北宗、柳椽、禮村、岔道、壘頭。
陳莊鄉 鄉政府駐陳莊村。面積85.2平方千米,人口3.15萬。轄42個村委會:陳莊、雷莊、馬鋪、聶莊、趙莊、前孫、后孫、苗莊、凌莊、隋莊、小漳、尤口、龍莊、雙嶺、李口、老周莊子、南三堤口、北三堤口、大過東、大過西、許能屯、東禪房、西禪房、小王莊、大王莊、小流屯、陳莊東、南魯莊、瓦吉莊、郭辛莊、南田莊、小楊莊、大楊莊、劉辛莊、陳辛莊、白營東、白營西、虎趙莊、南李莊、七里墩、南郭莊、牛辛莊。
南河頭鄉 鄉政府駐南河頭村。面積37.3平方千米,人口2.18萬。轄27個村委會:南河頭、西方屯、東方屯、中方屯、鄭唐莊、南劉莊、東丁樓、中丁樓、西丁樓、東單橋、南單橋、北單橋、郭尖莊、南丘莊、北丘莊、南韓莊、東樊屯石槽張莊、譚莊、馬莊、胡屯、于莊、曹莊、史莊、范莊、拋莊。
陌南鄉 鄉政府駐陌南村。面積84.4平方千米,人口3.79萬。轄33個村委會:陌南、郝村、孔莊、山秋、西李、魏莊、李謝、杏元、團堤、張村、孝舉、黃鼠、杜王、方周、龍駒、前南旺、后南旺、孔中旺、劉中旺、秦中旺、王三疃、竇三疃、新北峰、舊北峰、宋房子、策城廟、四合一、四合二、四合三、四合四、泥馬頭、賈劉店、楊佟莊。
張村鄉 鄉政府駐南張村。面積66.8平方千米,人口2.50萬。轄19個村委會:南張、北張、橋頭、賈莊、大章、王莊、河堤、陳莊、永合、大八里莊、小八里莊、權寺一、權寺二、權寺三、文大夫、前尹莊、后尹莊、萬家寨、古今莊。
臨河鄉 鄉政府駐臨河村。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2.83萬。轄19個村委會:臨河、路莊、富莊、梁莊、李疃、石疃、橫頭、張支根、趙三角、東三角、李三角、冉三角、陳三角、尹堡寨、東尹官、西尹官、東鎮上、西鎮上、南鎮上。
小平王鄉 鄉政府駐前小平王村。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1.84萬。轄15個村委會:前小平王、后小平王、西賈莊橋、東賈莊橋、拋軍哨、杜凌花、西劉莊、參軍鎮、西王莊、元昌樓、馮莊、雙村、文都、齊莊、祝莊。
高官鄉 鄉政府駐徐留高村。面積48.7平方千米,人口2.72萬。轄21個村委會:徐留高、陳高官、西高官、柳高官、齊高官、郝高官、蔣高官、唐莊子、劉莊子、崔尚莊、李尚莊、劉尚莊、郭尚莊、支家塢、大許、前孟、后孟、南韓、學禮、徐村、盧屯。
段村鄉 鄉政府駐西段村。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2.59萬。轄18個村委會:西段、東段、張柳、彭村、小河、堯上、野場、柳杭、崔塔、代村、南皇親莊一、南皇親莊二、南皇親莊三、東留路、西留路、南留缽、北留缽、西高莊。
壘頭鄉 鄉政府駐苑壘頭村。面積47.7平方千米,人口2.02萬。轄22個村委會:苑壘頭、劉壘頭、畢壘頭、高壘頭、小辛莊、洛平城、東張定、西張定、東拋莊、小李莊、劉于、毛于、王于、沈于、黃于、橫上、小莊、店子、張莊、沿村、西古莊頭、東古莊頭。
韓村鄉 鄉政府駐韓村。面積100.6平方千米,人口4.81萬。轄47個村委會:韓村、前屯、后屯、大村、東村、西村、北宮、喬里、張里、宗里、陳里、東留、東護持寺、西護持寺、東韓莊、前道院、后道院、趙官莊、魏束州、邵束州、孔束州、南張白、北張白、東大屯、西大屯、中大屯、畢馬坊、趙馬坊、孔馬坊、郭馬坊、王馬坊、前張祥、中張祥、后張祥、田官莊、侯陵屯、前南宮、后南宮、閻莊子、回馬營、前郭屯、后郭屯、劉官莊、曹辛莊、北高莊、四辛莊。
本齋回族鄉 鄉政府駐本齋東村。面積88.1平方千米,人口3.86萬。轄31個村委會:本齋東、本齋西、黃蘆鋪、趙義樓、小邵寺、大邵寺、孟各莊、西城南、西城北、樊家莊、谷李虎、劉李虎、楊家、彭家、西蔡、蔡西、蔡東、南城、鄧莊、東屯、西屯、坡城、杜柯、前營、中營、后營、徐召、張花、沙洼、小汪、榆林。
梅莊洼農場 面積2.1平方千米,人口0.0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