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岳塘街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01]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葩塘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02]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寸木塘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03]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三株嶺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05]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木枝塘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08]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純沖塘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09]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園南村居委會[430304001010]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大板房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11]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菊花塘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12]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鐵牛埠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13]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泗神廟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14]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泉心塘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15]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瓦窯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16]
-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岳塘街道長潭路社區居委會[430304001017]
行政區劃:昭山鄉 荷塘鄉 岳塘區板塘鄉 岳塘區霞城鄉 |
長途區號:0732 | 郵政編碼:411100 | |
車牌號碼:湘C | 行政代碼:430304(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湘潭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湘潭市岳塘區是1992年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新區。總面積206平方公里,2007年總人口40萬人,2007年轄10個街道、2個鎮、4個鄉。
岳塘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它位于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金三角”中心地帶,聯系三市之框紐,扼湖南經濟開發帶“五區一廊”之要沖。京廣鐵路、湘黔鐵路縱橫穿境,107國道、320國道、京珠和上昆高速公路交匯其間。三面環繞的湘江,四季宜航,可通長江入大海,四座大橋橫臥其上,接通四面八方,乘車至黃花機場,大托鋪機場只需半小時即可到達,交通十分快捷便利。
旅游資源豐富,北有古瀟湘八景之一的昭山,孤峰獨立湘江東岸,歷為山水勝境,始建于唐代的昭山禪寺,巋然獨著山巔,至今鐘罄之聲不絕。自昭山南行,巒峰竟秀,壯若龍蛇,鳳形山展翅欲飛,姿態可人;法華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3000畝仰天湖,昔日煙波浩渺,今日漫天碧荷,花香襲人;還有景色宜人、山水相映的東風水庫和紅旗水庫,構成內容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是人們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岳塘區具有較好的經濟發展基礎,水、電、路、郵電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工業基礎雄厚,具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湘潭鋼鐵公司、湘潭電機廠、湘潭紡織印染廠、湘潭電廠、湖南農藥廠、湘潭電纜廠、江濱機器廠等一批知名國有大中型企業座落在區內。具有城郊結合特點的都市農業得到迅速發展。以特種水產品為主的水產養殖業,以無公害蔬菜、花卉、茶葉為主的種植加工業已具規模,初步形成農業產業化新格局。配套的市場網絡基本建立,擁有大型綜合批發市場、專業市場12個,占地300畝、總投資1.1億元。建筑總面積14.4萬平方米的紅旗商貿城相繼建成營運。區內科技力量雄厚,擁有10多所大中專院校、科研機構和三萬多名各類科技人員,涌現了以“迅達”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業和產業。
近幾年來,岳塘區委、區政府以市場為導向,瞄準高目標,謀求大發展,堅持以改革和發展統攬全局,區內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全區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穩步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3480元,教育“兩基”通過國家級驗收合格,1997年經全省驗收首批進入全省小康縣(區)行列。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岳塘區委、區政府正確地分析形勢,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關于長株潭經濟一體化、“一點一線”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湘潭城市骨架東移的機遇,提出了符合本區實際的“三區、三線、三業”發展思路。即:優先發展昭山旅游經貿區、紅旗工貿區和馬家河民營經濟區,使之成為區域經濟格局中的新經濟增長點和興奮點;加快發展河東大道、107國道和長潭高速公路連接線的沿線,使之成為以商流帶物流的商業走廊;重點發展農業、第三產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業,使之成為支撐地方財源體系的主導產業。力爭通過幾年扎扎實實的工作,到下世紀初,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0億,財政稅收突破2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5000元,其它社會各項事業同步發展,盡早步入了全省城區經濟綜合實力十強。
自然地理
岳塘區位于湖南省中部,長株潭三市交界處,北接長沙,東連株洲,整個地形基本屬低山丘陵區,土壤多為黃紅土。
面對新世紀,岳塘區委,區政府正確地分析形勢,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關于長株潭經濟一體化,“一點一線”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湘潭城市骨架東移的機遇,提出了符合本區實際的“三區、三線、三業”發展思路。即:優先發展昭山旅游經貿區、紅旗工貿區和馬家河民營經濟區,使之成為區域經濟格局中的新經濟增長點和興奮點;加快發展河東大道、107國道和長潭高速公路連接線的沿線,使之成為以商流帶物流的商業走廊;重點 發展農業、第三產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業,使之成為支撐地方財源體系的主導產業。力爭通過幾年扎扎實實的工作,到下世紀初,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0億元,財政稅收突破2億元,其它社會各項事業同步發展,盡早步入全省城區經濟綜合實力十強。
歷史沿革
1992年6月25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2]64號),撤銷湘潭市雨湖區、湘江區、岳塘區、板塘區、郊區,以湘江為界設立雨湖區、岳塘區。岳塘區轄原板塘區(社建村辦事處、建設路辦事處、五里堆辦事處、易家灣辦事處、馬家河辦事處、滴水埠辦事處),原岳塘區(書院路辦事處、下攝司辦事處、中洲路辦事處、岳塘辦事處、東坪辦事處),原郊區的霞城、寶塔、板塘、荷塘、昭山5個鄉和仰天湖、紅旗農場。調整后,岳塘區共轄11個街道辦事處、5個鄉、2個農場。區人民政府駐原岳塘區人民政府駐地。
2007年,岳塘區轄10個街道、2個鎮、4個鄉。
風土人情
農民唱山歌,出工收工路上唱,勞動中唱,在家中則小唱。歌詞靠剽學,唱多了就能自編自唱;多為七言五句,短小精悍,內容廣泛。有獨唱、對唱、多人輪回唱。合唱等多種形式。歌手以聲音嘹亮,吐字清晰,音調優美者為上。抒情山歌音調多由高亢變柔和,對唱時則因受好勝心驅使,情緒激昂。對唱大多是即興編歌,多屬于盤歌。
盤歌是人們最愛聽的一種山歌藝術,如:甲問:“三根絲線兩根白,打只盤歌給你盤一盤,你曉得什么過河抬頭望,什么過河三個浪?什么過河伴泥擦?什么過河打哈哈?”乙答:“三根絲線兩根青,你打盤歌我知音,水蛇子過河抬頭望,游魚子過河三個浪,蚌殼子過河伴泥擦,鴨婆子過河打哈哈”。
經濟概況
2005年,全區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突出發展三業、加快建設三區”的發展思路,積極構建和諧社會,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農業穩步發展,工業快速增長,市場活躍,投資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實現了年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十五”計劃順利完成。但經濟總量規模不大、結構不優,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資源環境壓力較大,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一些影響社會穩定因素仍然存在。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05年全區生產總值250447萬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917萬元,增長11.1 %,第二產業增加值140465萬元,增長20.7%,第三產業增加值83065萬元,增長13.6%,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0.7:56:33.3。第一產業對GDP貢獻率為5.5%,第二產業對GDP貢獻率為63.2%,第三產業對GDP貢獻率為31.3%。
二、農 業
2005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411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農業產值15628萬元,增長10%,林業產值520萬元,增長12.19%,牧業產值23553萬元,增長10.5%,漁業產值1710萬元,增長9.5%。
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為69450畝,比上年增加9450畝,全年糧食總產量35420萬噸,增加5008噸。全年水稻面積66900畝,其中:優質稻52500畝,蔬菜種植面積38250畝,全年蔬菜產量68468噸,比上年增長2.19%。
全年出欄肉豬25萬頭,增長17.4%,肉類總產量2.62萬噸,增長24.8%,家禽104萬羽,與去年持平,禽蛋產量700噸,增長1.6%,牛奶產量1100噸,增長8.2%,水產品產量2200噸,增長18.4%。
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587處,水利工程投資額1867萬元,完成土石方71.7萬立方米,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00畝。
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6.52萬千瓦,農村用電量1671萬千瓦時,全年化肥用量1917噸,新建沼氣池130個,幫助貧困戶解決住房30戶。
三、工業與建筑業
全年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36.64億元,比上年增長36.07%,實現工業增加值9.95億元,增長25.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個數為70個,比上年增加10個,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87億元,增長50.3%。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1億元,增長40.3%。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1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9.5%,比上年提高12.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額4900萬元,增長87%,實現利稅9100萬元,增長75%。
全區建筑業增加值32567萬元,比上年增長7.7%,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實現利潤7.9萬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0.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4.85萬平方米,比上年略有下降。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0729萬元,比上年增長39.8%,其中:城鎮投資190689萬元,增長42.3%;農村投資40040萬元,增長33.7%,在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2770萬元,增長28 %;第二產業投資95828萬元,增長37.6%;第三產業投資92637萬元,增長42.3%。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4926萬元,比上年下降22.3%,商品房竣工面積11.6萬平方米,下降4%,商品房銷售額21760萬元,其中:現房銷售額占51%,期房占49%。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144743萬元,比上年增長14.98%,從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33402萬元,增長16%,縣級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1342萬元,增長3.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零售額108933萬元,增長10.8%,餐飲零售額28111萬元,增長25.4%,其他行業零售額7700萬元,增長48.5%。
六、對外經濟與旅游
全年進出口總額4669美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出口3707萬美元,增長17.3%,進口962萬美元,增長97.5%.
全年引進內資項目62個,引進內資11.53億元,比去年增長59%,直接利用外資2646萬美元,增加463萬美元,增長21.2%。
全年旅游人數60萬人,增加10萬人,旅游總收入9200萬元,增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