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陽高縣鰲石鄉(xiāng)鰲石村委會[140221212200]
- 山西省陽高縣鰲石鄉(xiāng)南徐村委會[140221212201]
- 山西省陽高縣鰲石鄉(xiāng)東馬營村委會[140221212202]
- 山西省陽高縣鰲石鄉(xiāng)西馬營村委會[140221212203]
- 山西省陽高縣鰲石鄉(xiāng)南曹莊村委會[140221212204]
- 山西省陽高縣鰲石鄉(xiāng)梁營村委會[140221212205]
- 山西省陽高縣鰲石鄉(xiāng)亂石村委會[140221212206]
- 山西省陽高縣鰲石鄉(xiāng)龍堡村委會[140221212207]
- 山西省陽高縣鰲石鄉(xiāng)榆林村委會[140221212208]
長途區(qū)號:0352 | 郵政編碼:037000 | |
車牌號碼:晉B | 行政代碼:14022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qū): 陽高縣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鰲石鄉(xiāng) 位于陽高東南端的六棱山腳下,距縣城70公里。面積63.2平方公里。
歷史上這里雖傍桑干河,卻無法利用河水,只靠六棱山山洪淤澄,土地比較
肥沃,耐澇耐旱,糧食產量1965年前一般平均畝產70公斤左右。1960年在國家的
資助下,建成亂石灌區(qū),到1978年,實際可灌面積8256畝,占耕地面積的29%。1982年,發(fā)展到近1.8萬畝。1986年鞏固水澆地1.6萬畝。全鄉(xiāng)1949年總產237萬公斤,1978年增加到702萬公斤,1982年提高到832萬公斤,1986年在嚴重干旱全縣大幅度減產的情況下,這里總產仍提高到907萬公斤。畝產431公斤。相當于1965年前的6倍。1990年總產973.5萬公斤,畝產達412公斤。1984年亂石村43歲農民宋喜清,栽培的1.14畝中單二號玉米,畝產1143.55公斤,奪得全國同一品種最高紀錄。全鄉(xiāng)在黨委書記謝彪倡導下聯合實行萬畝玉米統(tǒng)一科技管理,畝產超過千斤。這項試驗于1986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后連年實現萬畝玉米超千斤,并建成部分噸糧田。
這里有栽培杏、果、李樹的傳統(tǒng),鰲石的黑李遠近有名。70年代村村建果園,大面積栽培蘋果、梨樹,近幾年又發(fā)展葡萄,成為陽高第二個水果產區(qū)。1979年全鄉(xiāng)有果園3319畝,1990年達9327畝。水果產量由1979年的33萬公斤,達到ll0萬公斤,占全縣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其中蘋果產量46.2萬公斤,占全縣蘋果總產的38%;梨26萬公斤,占全縣梨總產的37%。除國有楊樹屬林場外,本鄉(xiāng)有大片林一萬畝,四旁栽植的楊樹高大筆直,全鄉(xiāng)一片蔥綠,林茂糧豐。林多糧多,畜牧業(yè)也隨著迅速發(fā)展,1990年存欄大牲畜1703頭,其中牛979頭,豬1077頭,羊4040只。
農業(yè)生產責任制后,鰲石鄉(xiāng)率先闖開商品生產的大門。1983年,西馬營村用地肥水足的條件種植大片青椒,獲得好收成,打進北京市海淀區(qū)菜市場,自此,全鄉(xiāng)大面積種植青椒、辣椒、西紅柿,每年有近千萬公斤蔬菜銷往京津等地。
西馬營村共有耕地2397畝,糧菜雙豐收。1986年種青椒800畝,總產250萬公斤,外銷225萬公斤,僅此一項人均收入390元。人均糧食1100多公斤,畝產800多公斤,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是全縣最早普及電視機的村,不少農家用上電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