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五當召鎮居委會[150205101001]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牧業嘎查村[150205101200]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紹卜亥嘎查村[150205101202]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缸房地村委會[150205101208]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白草溝村委會[150205101209]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新曙光村委會[150205101210]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五當溝村委會[150205101211]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廠漢溝村委會[150205101212]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腦包溝村委會[150205101213]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白菜溝嘎查村[150205101214]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三岔口嘎查村[150205101215]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爬榆樹嘎查村[150205101216]
長途區號:0472 | 郵政編碼:014000 | |
車牌號碼:蒙B | 行政代碼:150205(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石拐區 | 行政級別:鎮 |
五當召鎮位于石拐區東北約20公里。南與石拐區國慶鄉,北與固陽縣新建鄉,東與土右旗爾沁堯鄉,西與固陽縣忽雞溝鄉接壤。是一個以牧為主、以農促牧的少數民族聚居鎮。1998年9月劃歸包頭市石拐區管轄,總流域面積362平方公里,全鎮有8個行政嘎查,1個居委會,38個自然村。2004年有總人口5549人,戶數1532戶,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423人,現有總耕地面積12300畝,其中水澆地面積3694畝,且集中分布在西部五當溝流域兩岸。五當召鎮人口居住相對集中。全鎮貧困人口1008人,245戶。牲畜存欄總數20300頭(只),年糧食平均產量約為250公斤/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土豆等。五當召鎮農牧業生產方式特點:總體講是半農半牧型,農牧業生產所占比重為1:1,受地理和自然環境影響,屬于干旱性種植。
根據上級精神及石拐區政法委、社會綜合治理辦公室的工作安排五當召鎮黨委研究決定成立綜合治理組織機構,組長為鎮黨委書記武福瑞,副組長為鎮黨委副書記孫軼。工作人員司法所所長郝交其,成員有派出所所長武福林,學區主任田文祥,五當召管理處主任蘇和巴特爾。
根據區委、區綜治委的指示,經鎮黨委研究制定本轄區工作計劃,階段性工作方案。掌握分析治安形勢和社情動態。及時向上級反饋信息,重大問題提請黨委研究決定,并指導、檢查、督促基層單位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對存在問題的單位提出整改意見,并視情況提出使用一票否決的建議。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各單位齊抓共管,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政治的、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等各種手段,打擊犯罪和預防犯罪,保障社會穩定,為社會治安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并成立了五級防范體系。以鎮綜治辦和公安派出所為核心對人口管理方面,如暫住人口、重點人口本著“誰用人,誰負責”的原則進行管理。以基層嘎查人民調解組織為主,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并成立幫教小組8個;人民調解小組8個,24人,對宗教組織和信教人員進行管理,做到了對信教人員及其活動情況非常了解,使當地宗教活動正常開展,沒有出現非法組織和邪教組織活動。我鎮的各級綜治組織機構健全,工作責任明確,群眾有自防互防意識,并能積極參與治安活動,使黃、賭、毒得到有效遏制。各項措施落實到基層,群防群治形成網絡,廣大群眾法制觀念普遍增強,敢干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