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新福鄉 榆樹鄉 永勝鄉 朝陽鄉 托古鄉 雙發鄉 二井鎮 興城鎮 朝陽溝鎮 豐樂鎮 永樂鎮 肇州鎮 |
長途區號:0459 | 郵政編碼:163000 | |
車牌號碼:黑E | 行政代碼:230621 | |
隸屬政區: 大慶 | 行政級別:縣 |
肇州縣面積2445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肇州鎮。郵編:166400。代碼:230621。區號:0459。拼音:Zhaozhou Xian。
行政區劃
肇州縣轄6個鎮、6個鄉:肇州鎮、永樂鎮、豐樂鎮、朝陽溝鎮、興城鎮、二井鎮、雙發鄉、托古鄉、朝陽鄉、永勝鄉、榆樹鄉、新福鄉。共有7個居委會、104個村委會。
肇州鎮 轄7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愛國居委會、團結居委會、建設居委會、和平居委會、民主居委會、繁榮居委會、奮斗居委會、五一新村、萬寶村、新城村、民吉村、壯大村、中華村、肇安村)。
永樂鎮 轄8個村委會(永樂村、志平村、清華村、新路村、新龍村、太豐村、六烈村、新祥村)。
豐樂鎮 轄7個村委會(豐樂村、幸安村、生活村、改善村、豐強村、平安村、幸福村)。
朝陽溝鎮 轄9個村委會(文林村、共進村、團結村、中強村、愛國村、發展村、保林村、利強村、東興村)。
興城鎮 轄16個村委會(興東村、紅星村、福山村、杏山村、安居村、安民村、德宣村、六合村、雙井村、大閣村、復興村、興城村、躍進村、杏茂村、旺勝村、福利村)。
二井鎮 轄13個村委會(光輝村、衛國村、黎明村、太合村、民興村、民主村、實現村、繁榮村、光榮村、前進村、民樂村、富強村、勝生村)。
雙發鄉 轄6個村委會(正大村、九三村、光明村、和平村、雙發村、雙躍村)。
托古鄉 轄7個村委會(托古村、新安村、宜林村、雙利村、大溝村、富海村、長德村)。
朝陽鄉 轄7個村委會(朝陽村、永強村、向陽村、共和村、新榮村、振興村、三合村)。
永勝鄉 轄4個村委會(永勝村、豐產村、模范村、勝利村)。
榆樹鄉 轄7個村委會(榆樹村、長山村、新興村、農興村、農安村、農化村、書才村)。
新福鄉 轄13個村委會(德明村、耀先村、民安村、永安村、集中村、樂園村、樂業村、新福村、新發村、紅旗村、國治村、保安村、保產村)。
(居委會行政村名錄由根據“大慶市代碼”整理,估計為2004年資料)
歷史沿革
肇州,金初,金太祖阿骨打于出河店(今肇源縣茂興鎮南的“昂喇勒”古城)以“兵勝遼,肇基王績于此,遂建為州”,因名“肇州”。設治時,以“該處有肇州古城,即名曰肇州廳”。漢晉屬北夫余,隋唐屬黑水靺鞨,遼屬泰州,金屬上京會寧府。1130年(金天會八年),于出河店設置肇州,領有始興縣,轄區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今肇州縣在其境內。113 8年(金天眷元年),設防御使,隸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設置肇州,委派宣慰使。1295年(元成宗元貞元年),設置肇州屯田萬戶府,府治今肇東市四站鎮境內“八里城”。明屬奴兒干都司朵顏衛,設海西西路肇州站。清為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后旗游牧地。1904年10月14日(清光緒三十年九月初六日),設立北郭爾羅斯荒務行局。翌年10月5日(清光緒三十一年九月初七日),于察布奇爾臺(今肇源縣二站鎮)設立郭爾羅斯后旗巡防局?倍ā鞍沧质又行摹背腔兀ㄕ刂菡皆O治后稱“老城基”或 “老街基”),備添官設署之用。1906年2月1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龍江將軍奏準,設置肇州廳,選駐“駱駝脖子”(今肇源鎮),轄境包括今肇州、肇源、肇東3縣(市),并于昌五城設肇東分防經歷。同年7月9日(農歷五月十八日),肇州廳同知于巡防局啟用肇州廳同知關防。隸屬黑龍江分巡道。
中華民國成立后,1912年11月,將肇州廳東部劃出,于昌五城設置肇東設治局。1913年 1月23日,黑龍江省都督令各府、廳、州均改為縣。同年3月1日,啟用肇州縣關防,縣址“駱駝脖子”。隸屬黑龍江省。1914年6月,設置龍江道,歸龍江道管轄。1929年2月,撤銷道的建制,由省直轄。時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后,隸屬黑龍江省。1934年8月,因松花江水再度泛濫,縣城全部被淹,偽縣公署遷至老城基(今肇州鎮)。同年12月,改隸濱江省管轄。1945 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初隸哈西專區,1946年3月劃歸吉江行政區,同年6月劃歸嫩江省管轄。1947年2月至9月,由黑嫩聯合省第四專區管轄。黑嫩聯合省分開后,仍歸嫩江省管轄。1949年5月,黑、嫩兩省合并后,歸黑龍江省管轄。1958年8月,劃歸松花江專區管轄。 1959年11月,以大同、群眾、新生、聯合、中心5個鄉鎮和肇源縣的大官、興隆兩個鄉合并,設立大慶區。1960年5月,將北部大慶區劃歸新設立的安達市管轄。1965年6月,改隸綏化專區管轄。1992年8月21日,國務院批準,劃歸大慶市領導;省政府9月26日下發通知,從12月 1日起變更隸屬關系。
1992年,肇州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東鄰肇東市,南與肇源縣接壤,西界大慶市,北與安達市毗連。全縣總面積2392平方公里。全縣共轄5鎮、11鄉。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41.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97萬人;滿、蒙古、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0.5%。縣政府駐地肇州鎮。。ㄒ陨险浴逗邶埥≈尽さ孛洝罚
肇州之稱起源于金代。此地遠在遼代時為出河店,“出河店”原為滿語“冰”的意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此一舉擊敗遼兵,奠定了建國的基礎,金建國后,認為此地為“祖宗肇興”之地,因而將這里稱為肇州。
此地唐虞三代為肅慎地;周以后為穢貊地;漢時穢地;后漢三國時期屬北扶余地;晉時仍為扶余奴隸制王國的屬境;后魏、北齊時期為勿吉北境;隋唐時屬黑水靺鞨部;遼屬泰州本契丹地;金歸屬肇州;元為斡赤斤分地;明置古魯衛,隸屬奴兒干都司統轄;清初為郭爾羅斯后旗地,天命九年(1624年)歸屬于清政府,順治五年(1648年)封其首領為薩克鎮國公。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置肇州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肇州縣,隸屬黑龍江省龍江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除道制,縣歸省直轄,本縣直隸黑龍江省為二等縣。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濱江省公署,本縣由原黑龍江省劃歸濱江省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北光復后,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設東北為九省,肇州縣劃屬嫩江省管轄,全國解放后劃東北為三省,本縣歸屬黑龍江省所轄。
?年,肇州縣5個鎮、11個鄉:肇州鎮、豐樂鎮、興城鎮、朝陽溝鎮、永樂鎮、托古鄉、萬寶鄉、永勝鄉、豐林鄉、二井鄉、朝陽鄉、雙發鄉、杏山鄉、榆樹鄉、雙龍山鄉、新福鄉。
2000年,肇州縣轄6個鎮、10個鄉?側丝37145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為: 肇州鎮 64302 豐樂鎮 25172 興城鎮 23966 永樂鎮 21191 朝陽溝鎮 36161 二井鎮 21963 萬寶鄉 23790 托古鄉 21486 朝陽鄉 19400 豐林鄉 13437 榆樹鄉 19016 杏山鄉 13570 雙龍山鄉 10646 新福鄉 17237 雙發鄉 19777 永勝鄉 18095 衛星種畜場虛擬鄉 224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撤銷萬寶鄉,并入肇州鎮;撤銷雙龍山鄉,并入新福鄉;撤銷豐林鄉,并入二井鎮;撤銷杏山鄉,并入興城鎮。將183個行政村調整為104個。2001年底,肇州縣轄6個鎮、6個鄉:肇州鎮、豐樂鎮、永樂鎮、二井子鎮、興城鎮、朝陽溝鎮,托古鄉、朝陽鄉、新福鄉、雙法鄉、永勝鄉、榆樹鄉。面積2445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