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東堤尾社區[430921125001]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老正街社區[430921125002]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赤松亭社區[430921125003]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永安社區[430921125004]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東紅社區[430921125005]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花甲湖社區[430921125006]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寶塔湖社區[430921125007]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火箭社區[430921125008]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荷花嘴街道居委會[430921125009]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新顏街居委會[430921125010]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小荷堰村委會[430921125201]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丁家城村委會[430921125202]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大郎城村委會[430921125203]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大洲村委會[430921125204]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大建村委會[430921125205]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北洋村委會[430921125206]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新港村委會[430921125207]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白馬圻村委會[430921125208]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雙燕村委會[430921125209]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南山村委會[430921125210]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神童港村委會[430921125211]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中和村委會[430921125212]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八方嘴村委會[430921125213]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五華山村委會[430921125214]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班嘴村委會[430921125215]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清明湖村委會[430921125216]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青魚腦村委會[430921125217]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發家村委會[430921125218]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黃家村委會[430921125219]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荷花村委會[430921125220]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長興橋村委會[430921125221]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張公塘村委會[430921125222]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新顏村委會[430921125223]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楊家嶺村委會[430921125224]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金球村委會[430921125225]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伏美橋村委會[430921125226]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黑樹山村委會[430921125227]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書院村委會[430921125228]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永固村委會[430921125229]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黑山坡村委會[430921125230]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朝陽村委會[430921125231]
-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新苗村委會[430921125232]
更新時間:2021-02-20
南洲鎮介紹 南洲鎮詳細信息
長途區號:0737 | 郵政編碼:413000 | |
車牌號碼:湘H | 行政代碼:43092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益陽市南縣 | 行政級別:鎮 |
鄉鎮概況
南洲鎮地處洞庭湖畔,是湘北地區一顆璀燦的明珠,縣治設于該鎮。省道S204、S202線經過集鎮與益陽、常德、岳陽三市相連,交通極為便利。總面積47.9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780畝,總人口10萬人,轄15個行政村、8個城市社區和1個漁場。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3億元,農業總產值4768萬元,企業總產值7.66億元,財政收入1653.26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4842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元。城區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城鄉市場繁榮,商貿流通發達,市政建設不斷改善,社區建設穩步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該鎮已躍居全市小城鎮建設先進行列,先后被省、市、縣授予“全省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省、市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省、市文明衛生縣城”、“南縣雙文明建設標兵單位”等榮譽稱號。
農村經濟
南洲鎮以生產棉、糧、油、魚、蔬菜為主,農業在農村經濟中一直占主導地位。常年種植油菜1.5萬畝、糧食1.26萬畝、棉花1.25萬畝,總產油1470噸、糧食5956噸、皮棉1200噸。蔬菜總產值達到1080萬元。總產水產品900噸。出欄生豬19860頭。
近年來,該鎮適應“入世”和市場經濟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市場導向,效益優先”的原則發展“特色、優質、高效”的農產品,按照“穩糧棉、擴經作、攻養殖、重果蔬、深加工、活流通”的思路調整農業結構,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在農業生產“提質、重效”上,改造中低產低洼地2000多畝,退田還河400多畝,改種湘蓮等水生作物1000多畝。在農業結構調整優化上,建設七大生產基地,發揮農業科技園的示范作用,發展效益型農業,無公害蔬菜種植、優質果木栽培、草食性動物養殖、特種水產養殖等農業生產格局基本形成,生態農業、避災農業、莊園農業加快發展。2003年,全鎮種植早稻500畝、一季稻7000畝、晚稻700畝、棉花15600畝、油菜13000畝、苧麻500畝、果樹1000畝、蔬菜3000畝。養殖常規魚5000畝,發展特種水產3140畝,其中龍蝦1500畝,珠魚混養460畝,河蟹600畝,龜鱉、魚混養480畝,網箱養鱔3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