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銅山中街社區居委會[510623118001]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寶峰街社區居委會[510623118002]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李灣村村委會[510623118201]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金錢坡村村委會[510623118202]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井灣村村委會[510623118203]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紅嶺村村委會[510623118204]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香山村村委會[510623118205]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青春村村委會[510623118206]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斑竹村村委會[510623118207]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文林村村委會[510623118208]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槐埡村村委會[510623118209]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銅山村村委會[510623118210]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荊廟村村委會[510623118211]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松樹村村委會[510623118212]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馬鞍村村委會[510623118213]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柑燕村村委會[510623118214]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同心橋村村委會[510623118215]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石坪村村委會[510623118216]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永和村村委會[510623118217]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方碑村村委會[510623118218]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祠堂村村委會[510623118219]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金光村村委會[510623118220]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建中村村委會[510623118221]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長勝村村委會[510623118222]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創新村村委會[510623118223]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太乙村村委會[510623118224]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石勝村村委會[510623118225]
- 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勝利村村委會[510623118226]
長途區號:0838 | 郵政編碼:618400 | |
車牌號碼:川F | 行政代碼:510623(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中江縣 | 行政級別:鎮 |
" 廣福鎮位于中江縣南端,距縣城約40公里,屬丘陵地區。全鎮幅員面積70平方公里,轄廣福、馬安、長勝三個辦事處,有26個村,278個社,總人口43000余人,其中:農業人口近40000人,非農業人口3000余人。
二級水泥路——羅桂公路貫通全境,距達成鐵路倉山站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廣福以境內盛產甘蔗和具有眾多名勝古跡而聞名于世。
廣福甘蔗是經過一百多年的種植篩選培育而成的,畝產4——5噸,株高約210厘米,直徑4——5厘米,節長6——8厘米,具有“松、脆、香、甜”四大特點,并有潤肺、止咳、祛肝火、補腎脾的功效。中醫在診治疾病時,往往叮囑病人多吃廣福甘蔗。境內年產甘蔗5000噸左右。每到甘蔗成熟時,外地赤誠購者絡繹不絕,是理想的饋贈佳品。
廣福也是一處風境優美,名勝古跡眾多的旅游勝地。
廣福曾是古銅山縣城所在地。銅山縣建置于唐代調露元年(公年679),于元代至元二十年(公年1213)并入中江縣,歷時604年。從唐代于今天,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廣福涌現出了大批歷史名人,為后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
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
五代時歷任前蜀、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的司天監趙延義;
有北宋狀元、官至副宰相的蘇易簡;
有北宋愛國詩人、文為家蘇舜欽、蘇舜元;
有明萬歷八年進士官至陜西布政司左參議王惟賢;
有刑部清史司主事王錫;有廣西西林知縣王杰;
陜西秦洲知洲王所瞻等二十三位。
境內現存各類名勝古跡達68處之多。
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柑桔梁崖墓群——人稱“神仙洞”,是東漢末年的遺跡,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玉江河畔現存有大批石刻和石雕作品,被稱為“玉江石刻”,分別產生于唐宋明清各代,字體古樸蒼勁,筆劃清晰。
有北宋著名文學家司馬光隸書《家人卦》,士大夫章馬日勁的“銅山縣”三個篆 字;
有十齡童劉先捷所書的“勸人為善”高一尺二寸的四個大字有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6年)刻的“數家水石豈俱盡……夜至三更雨到明”的蟲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