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龍門村委會[350524107201]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龍山村委會[350524107202]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龍美村委會[350524107203]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翠坑村委會[350524107204]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金獅村委會[350524107205]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洋坑村委會[350524107206]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桂瑤村委會[350524107207]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桂林村委會[350524107208]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觀山村委會[350524107209]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湖山村委會[350524107210]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炙坑村委會[350524107211]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溪坂村委會[350524107212]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溪內村委會[350524107213]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溪瑤村委會[350524107214]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仙地村委會[350524107215]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仙東村委會[350524107216]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仙西村委會[350524107217]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仙鳳村委會[350524107218]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和平村委會[350524107219]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白蕓村委會[350524107220]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榜頭村委會[350524107221]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大生村委會[350524107222]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后坂村委會[350524107223]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山美村委會[350524107224]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光孝村委會[350524107225]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寮山村委會[350524107226]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榜寨村委會[350524107227]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美卿村委會[350524107228]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美頂村委會[350524107229]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美內村委會[350524107230]
- 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山頭村委會[350524107231]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
車牌號碼:閩C | 行政代碼:350524(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安溪縣 | 行政級別:鎮 |
龍門鎮位于安溪縣南部的東嶺峰北麓,東鄰南安縣翔云鄉,南連同安縣汀溪鎮,西與虎邱鎮、大坪鄉交界,北和官橋鎮接壤。地處東徑118°05′,北緯24°57′,面積156.33平方公里。
龍門之名因山而得。明嘉靖《安溪縣志》載:“龍門山,在依仁里,山勢若崖,兩石夾峙如門,古龍門驛以此得名”。當地族譜亦有如下記述:“層巖迭嶂,山勢險要,崖巖直抵溪底,深百尺,通往小道,必經兩巖夾峙之間,隙縫處如門。”其地圩場,亦稱龍門圩。
安溪置縣之初,龍門屬歸善鄉依仁里,從宋至元、明、清龍門仍屬依仁里。民國初期沿用清制。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依仁里屬依新區;1940年6月,改為第一區龍榜鎮,8月改屬龍門、官榜兩個鄉鎮;1945年,恢復龍榜鎮,下轄仙地、溪內、湖山、金獅、榜頭、山美、榜寨、美卿、寮山、龍山、龍門、桂瑤12個保。
建國初期,龍榜鎮屬龍城區,不久改屬第二區,1952年7月改為第六區,同年9月改屬官橋區,1958年2月撤區改設龍門鄉,1958年9月并入官橋人民公社,1961年8月劃為龍門、湖山、仙地、桂瑤、榜頭、寮山六個小公社,隸屬官橋區。1965年撤區,六個小公社并為龍門公社,1984年改為龍門鄉,1991年改為龍門鎮至今。現下轄山頭、美頂、美內、美卿、榜寨、寮山、龍門、龍山、龍美、翠坑、桂瑤、桂林、觀山、湖山、炙坑、溪坂、溪內、溪瑤、仙地、仙東、仙西、仙鳳、金獅、洋坑、和平、白蕓、榜頭、大生、山美、后坂、光孝31個村。2002年底,全鎮14530戶,64264人;小學32所,在校學生7637人;中學3所,學生41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