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上梅村委會[350782200201]
-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下陽村委會[350782200202]
-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荷墩村委會[350782200203]
-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廳下村委會[350782200204]
-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首陽村委會[350782200205]
-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金竹村委會[350782200206]
-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嶺山村委會[350782200207]
-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里江村委會[350782200208]
-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茶景村委會[350782200209]
-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地尾村委會[350782200210]
-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鄉翁屯村委會[350782200211]
長途區號:0599 | 郵政編碼:353000 | |
車牌號碼:閩H | 行政代碼:35078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武夷山市 | 行政級別:鄉 |
上梅鄉位于武夷山市東部,北靠吳屯鄉,東與浦城縣石陂鎮接壤,南與五夫、興田兩鎮毗鄰,西與武夷街道辦、新豐街道辦交界。
宋元兩代,上梅鄉的區域分屬于東鄉的上梅里和外五夫里。清雍正年間屬五夫開耀鄉的鄉域。民國25年屬雙梅鄉,民國32年調整鄉保區域,白水與雙梅合并為白梅鄉。1951年白梅鄉改為上梅鄉,屬四區(五夫區)管轄。1954年縮小鄉劃,從上梅鄉分出首陽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上梅鄉屬樂園人民公社(后稱五夫公社)管轄。1972年,上梅鄉從五夫公社轄區中劃出,成立下陽人民公社,轄下陽、下梅、首陽、金竹、嶺山、里江、茶景、荷墩(武夷公社析人)、廳下(城關公社析人)9個生產大隊。1976年,設置公社良種場和采育場。1984年9月,下陽人民公社改稱下陽鄉,鄉良種場和采育場改為行政村。1989年12月,福建省民政廳批復更名上梅鄉,行政區劃不動。
上梅鄉地勢北高南低,山巒起伏。最高山峰為大王峰,海拔1554米。鵝子山海拔1002米,抗金名將吳介、吳遴的祖墓莽干此峰,北宋工部侍郎柳宜和他的兒子著名詞人柳永以及杰出學者劉勉之(朱熹的岳父,勝稱白水先生)等均為上梅鄉鵝子峰麓的白水村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上梅鄉是閩北革命活動的中心。民國17年9月,徐履峻、陳耿、徐福元等在該鄉后壢村舉行了震撼全省的上梅暴動。民同19年5月1日,在下屯村建立閩北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崇安縣蘇縱埃政府。上梅暴動遺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鄉總面積226.9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43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地下屯,距城區城東線24公里,距城南線33公里。
全鄉耕地面積27398畝,以種植水稻、玉米、甘署、大豆為主。經濟作物有花生、芝麻、荸薺,甘蔗等,筍干列為武夷山市四大特產(東筍,西魚、南茶、北米)之一。建有溪口、里江、嶺山、廳下電站4座,裝機容量400千瓦,年發電量100萬干瓦時。
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44所,鄉村兩級的衛生院、所。全鄉各村均已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