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杭口街居委會[360424107001]
-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雙井村委會[360424107200]
-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楊坊村委會[360424107201]
-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坪下村委會[360424107202]
-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中高段村委會[360424107203]
-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茅坪村委會[360424107204]
-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皂源村委會[360424107205]
-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雷嶺村委會[360424107206]
-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下杭村委會[360424107207]
-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杭口村委會[360424107208]
- 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厚家源村委會[360424107209]
長途區號:0792 | 郵政編碼:332000 | |
車牌號碼:贛G | 行政代碼:360424(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修水縣 | 行政級別:鎮 |
文化名人黃山谷故里,杭口鎮位于修水中部,總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1.6萬,轄10個行政村,駐有22個縣直、鎮屬機關部門和廠礦企業。鎮政府機關駐地距修水縣城20公里,省道柯龍線和縣道茅溪線交匯于此,貫穿境內,修江主流經過這里流向下游,形成了水陸交通網絡。
杭口鎮境內山山水水皆成畫圖,是理想的觀光旅游勝地。以南宋丞相章杭山名字命名的杭山矗立在修江岸邊,削壁千尺、怪石嶙峋、云蒸霞蔚,十分壯觀。傍山而筑的白鶴寺,望江而立,終年香火不絕,相傳古代一位白鶴仙師貪戀杭山的秀麗風光而棲居于此,后人為了紀念她就建立了這座古寺。已有千年歷史的杭口古鎮,經歲月蒼桑,盡管面目全非,但當你踏上古鎮石級街道,環顧兩旁的舊墻殘坦,你依然會尋找到歷史的足跡。杭口老橋,相傳是南宋丞相章鑒所建,距今已有800余年,橋為雙孔,長100余米,寬4米,青色水磨石砌成,既秀麗又堅固。橋下流水淙淙,橋頭古木參天,涼風習習,人到此處,如入洞天府第,有爽心悅目之感。山谷故里雙井村山奇水秀,美不勝收。面積約1.5平方公里的村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中間是一馬平川的盆地。北面的觀音山,群峰聳立,巍峨險峻,風景宜然;南面的修江水依偎著莽莽青山,格外溫順寧靜,十里水道,偃波息浪,平展如鏡,水深數,清澈見底,游魚可數,天光云影徘徊其間,泛舟河上,使人體味到“碧水丹山”的獨特韻味。村內處處茂林修竹,古道幽徑,人行其中,頓覺回歸自然。更有山谷墓、明月彎、釣魚臺、上天梯、高峰書院、十里秀水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了雙井獨特的自然美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杭口自古人才輩出,十里秀水孕育著濟濟英才。這里是宋代文化名人黃庭堅的故里,是南宋佑丞相章杭山的出生地。在宋朝僅雙井黃氏一族就有48名進士,其中2名官至尚書,一時間人才薈萃,群星燦爛,這在當時被傳為佳話,不僅宋代罕見,就是自宋以后的中國歷史也是鳳毛麟角。
杭口是一個經濟重鎮,除生產糧食外,還生產蠶桑、中藥材、山羊、茶葉、杭豬、紅木家俱等。其中蠶桑近年來發展迅速,桑園面積達4000畝,年主繭量2000擔,產值達120萬元,占農業產值的30%,成為了杭口的經濟支柱產業;中藥材種植和山羊飼養的數量逐年增多,形成了規模,在經濟總量中占有重要位置。紅木家具早在90年代中期就打出了品牌,遠銷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