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南街村委會[411481107201]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陳小廟村委會[411481107202]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崔廟村委會[411481107203]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宋樓村委會[411481107204]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康廟村委會[411481107205]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洪平莊村委會[411481107206]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班寨村委會[411481107207]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張白元村委會[411481107208]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周各村委會[411481107209]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宋河村委會[411481107210]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候寺村委會[411481107211]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洪寨村委會[411481107212]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陳寨村委會[411481107213]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張七樓村委會[411481107214]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聶四樓村委會[411481107215]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王橋村委會[411481107216]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程大莊村委會[411481107217]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黃營村委會[411481107218]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大陳樓村委會[411481107219]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劉加廟村委會[411481107220]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付樓村委會[411481107221]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曹大莊村委會[411481107222]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豆樓村委會[411481107223]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候樓村委會[411481107224]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于大莊村委會[411481107225]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朱坑村委會[411481107226]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董閣村委會[411481107227]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李草樓村委會[411481107228]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董莊村委會[411481107229]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徐營村委會[411481107230]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洪路口村委會[411481107231]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金頂村委會[411481107232]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聶寨村委會[411481107233]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北街村委會[411481107234]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丁廟村委會[411481107235]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東街村委會[411481107236]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西街村委會[411481107237]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張莊村委會[411481107238]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李井村委會[411481107239]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吳瓦房村委會[411481107240]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李樓村委會[411481107241]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張路口村委會[411481107242]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張大莊村委會[411481107243]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張營村委會[411481107244]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代河村委會[411481107245]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關廟村委會[411481107246]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閆小樓村委會[411481107247]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張閆莊村委會[411481107248]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單河村委會[411481107249]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劉松元村委會[411481107250]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練樓村委會[411481107251]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余樓村委會[411481107252]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郭樓村委會[411481107253]
- 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鎮郭長莊村委會[411481107254]
長途區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
車牌號碼:豫N | 行政代碼:41148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永城市 | 行政級別:鎮 |
永城市薛湖鎮位于永城市北22.5公里處,是豫皖兩省交界的古老集鎮,背靠國家旅游開發區芒碭群山,東臨永芒公路,歐亞大陸橋連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全鎮現轄35個行政村,5.6萬人,5.5萬畝耕地。該鎮過去是革命老區,1998年底撤鄉設鎮。2000年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建設鎮。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狠抓了“黨建三級聯創”活動,并以“三個代表”思想和“聯創”活動統攬農村大局,精心組織,真抓實干,建立了一套科學、完整、有效的工作運行機制,確立了“以黃開區為龍頭、沿線開發、突出重點、全面發展、典型引路、示范帶動、規模種植、建立市場、擴大效益”的總體思路。全鎮建成兩個工業小區和五個經濟開發小區,形成小麥良種繁育,棉花、溫棚蔬菜、藥材、無籽西瓜、畜牧養殖等六大主導產業。糧經比例達到50:50,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07元。
“卸甲湖與薛湖的傳說”
薛湖原先在解放前叫“薛家湖”,再往前又叫“卸甲湖”,這里有一個有意思的傳說:相傳,在隋朝末年?朝中大將薛仁貴與樊麗花征西,經過一場惡戰之后,倒退到現在的薛湖集,薛仁貴連續戰了幾員大將,被累的渾身是汗,嗓子里冒煙,戰馬也抬不動蹄,薛仁貴來到一棵樹下,這棵樹緊靠一望無際的湖面,他把戰馬牽到水邊飲飽,自己又洗了手臉,坐在樹蔭下。此時,還感到悶熱難耐,于時索性把盔甲戰袍卸下,拋在一邊,盡情享受從湖面吹來的微風,不想,剛過了一會兒,微風一吹吱靈靈打了幾個寒顫,感到四肢無力,松軟難動,就地倒在樹下,隨身士兵過一會見其不醒,遂摸額頭,薛仁貴額頭燙手的厲害,遂求醫把脈,醫生告訴士兵“薛將軍得的是‘卸甲瘋’性命難保”,不幾日,薛仁貴命歸黃泉。后來,當地群眾為紀念薛仁貴和警示后人,把他飲馬停歇的湖稱為“卸家湖”,經口語訛傳、史料記載成“謝家湖”,清朝、民國時改稱“薛家湖”,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正式稱“薛湖”,先后設立鄉、區、公社、鄉,1998年撤鄉設鎮,開創了薛湖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