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國太橋居委會[430821207001]
-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星明村委會[430821207201]
-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磷礦村委會[430821207202]
-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廣口村委會[430821207203]
-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雷巖村委會[430821207204]
-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雙合村委會[430821207205]
-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道街村委會[430821207206]
-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楊坪村委會[430821207207]
-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白鶴村委會[430821207208]
-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鳳鶴村委會[430821207209]
-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鄉新源村委會[430821207210]
長途區號:0744 | 郵政編碼:427000 | |
車牌號碼:湘G | 行政代碼:43082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慈利縣 | 行政級別:鄉 |
國太橋位于慈利縣西北部,東臨石門縣白云鄉,南接通津鋪,東岳觀鎮,西鄰莊塔鄉,北通石門縣磨市鎮,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因明末清初,杜名國、杜名太兄弟行仁愛之心修橋而得名,革命老人溫煉之、杜修經和著名經濟學家卓炯誕生于此。全鄉有19個黨支部,347名黨員,11個村(居)委會,103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8392人(其中土家族6591人)。總面積57.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115畝(水田4409畝,旱地4706畝),山林面積41566畝。該鄉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薯、馬鈴薯、大豆、油菜;主要經濟作物有板栗、油桐、茶葉、楠竹。礦產資源有雄磺、煤炭、硫鐵礦、石灰礦等。
2001年10月鄉鎮換屆以來,新一屆黨委政府以黨的十五、十六大精神為指針,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總攬全局,克服重重困難,艱苦創業,與時俱進,為發展當地經濟,早日實現富民強鄉的目標努力奮斗,取得一定成績。
一、全鄉經濟發展有了新突破
1、大興科技興農之風。從2001年以來,大力發展高檔優質稻、超級稻,建立了以雙合、道街、楊坪村為中心的千畝超級稻示范片,平均畝產達到613.5公斤。大力發展雙低優質油菜,面積穩定在2000畝左右。引進無核棚柑、紐霍爾臍橙等優質水果,栽種面積1000余畝。
2、全村企業改制改造和管理成效顯著。一是實行轉換經營機制,鄉村企業由集體經營逐步轉為股份制或租賃經營,鼓勵個體私營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如去年下半年道街、雙合兩村的頁巖磚廠由個人創辦,僅半年時間就創產值20多萬元。原雙合村的石灰廠頻臨倒閉,現由村辦轉為個人租賃經營,已起死回生,成效顯著。二是加強企業管理,特別是安全生產管理,僅鄉辦煤礦安全整改就耗資60余萬元,保證了礦山安全,兩年來無一例安全事故發生。
3、林業、畜牧業發展態勢良好。一是林業上大力推進退耕還林工作。現已完成退耕還林面積2000余畝,在種植用材林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林。如道街、國太的優質水果林初具規模。二是畜牧業方面,大力發展黃牛、山羊養殖,利用本地水草優勢,扶持專業養殖。全鄉的黃牛、山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涌現出了劉延龍、杜方波、吳揚桂等一批養殖大戶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