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八什坪鄉 梁家潭鄉 白羊溪鄉 小章鄉 解放巖鄉 永興場鄉 石榴坪鄉 武溪鎮 洗溪鎮 潭溪鎮 興隆場鎮 合水鎮 達嵐鎮 浦市鎮 白沙鎮 |
長途區號:0743 | 郵政編碼:416000 | |
車牌號碼:湘U | 行政代碼:433122 | |
隸屬政區: 湘西州 | 行政級別:縣 |
瀘溪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總面積1565.5平方公里,共轄11鄉、8鎮,221個村委會、19個居委會,1167個村民小組、7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5.53萬人。
梁蕭鳴鳳三年(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始建盧溪縣。唐天寶元年(742),改辰州盧溪郡,盧溪縣治西遷至洗溪口。南宋紹興妝,復遷至沅、武水交匯處。清順治六年(1649),改盧溪縣為瀘溪縣。1300多年的歷史沉淀生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歷代留下大量文物,境內有多處古人類文化遺址和歷史古跡。
境域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40C,無霜期278天,日照1432小時,降雨量1465.3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
境內資源豐富:全縣森林面積28.37千公頃,林木蓄積量74.13萬立方米。用材林木286種,有松、杉、樟、楠等優良木材和銀杏、杜種、香果、黃連等珍貴樹種。經濟林木20余種,以油桐、油茶、椪柑、板栗為大宗。河川年徑流總量11.66億立方米,淡水總面積4580公頃,其中可養殖面各800公頃;水力資源蘊藏量20.08萬千瓦,可開發量2.57 萬千瓦;礦藏主要有石煤、磷、鋁、鉛、金、錳、鋅、銅、鐵、瑩石、高嶺土、白云石、菊花石等。其中石煤、磷礦石、鋁土礦儲量居全省之冠。境內沅水河畔的金剛石遠近聞名。
瀘溪山水毓秀,人杰地靈。自然環境優美,是全國生態建設示范縣。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是中國盤瓠文化的發祥地,東方戲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連戲的保留地,屈原流放期間的棲住地,沈從文解讀上古懸棺之謎的筆耕地,沅水風景勝地,中國是年輕的氧吧縣城,古樸神秘的民俗風情。人文景觀眾多,有盤瓠廟、辛女祠、懸棺、絕壁仙舟、盤瓠文化民俗村、屈原村、能灘吊橋、浦市“小南京”等。自然風光秀麗,有馬嘴巖、辛女巖、箱子巖、盤瓠洞、天坑群、十里畫壁、天橋山等。
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電力、通訊、交通等設施完備,功能完善。境內建有電站15處,裝機容量19995千瓦,11萬伏變電站2座,22萬變電站1座,用電供應充足。在實現農村初級電氣化的基礎上,實施了農網改造工程,城鄉同網同階。投資6億元人民幣的縣城整體搬遷和浦市鎮部分搬遷及浦市圍堤防護工程全面守工。有日產5000噸自來水廠1座,城鎮自來水普及率為99%。通訊發達,境內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無線尋呼、圖文傳真、互聯網絡覆蓋全縣城鄉。沅水、武水環繞縣城,流經4鄉鎮,通航里程73公里,武水經過4鄉鎮匯入沅水,319國道穿境而過,經過縣內60公里,4條縣8條鄉道橫貫全縣,總長300余公里,全縣19個鄉鎮均通公路,87%的村通公路。枝柳鐵路沿縣西南的解放巖、踏虎兩鄉穿過。長渝高速公路即將動工。2005年完工,經過該縣40余公里,將極大地改善我縣交通條件。
工業發展迅速: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戶,資產總額71843萬元,從業人員6227人,分化工、冶金、輕工、建材四大類,主要產品有磷肥、鋁錠、特種鋁粉、機制紙、電解錳、硅錳、硫酸、鋁桿、水泥。其中以鋁、磷、錳、鋅為主的礦產品日益發展壯大,將建成全省鋁、磷基地。
農業基礎雄厚:土地肥沃,生產條件較好,現在耕地20.6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稻谷、油菜、辣椒、荸薺、蓮藕、大蒜、椪柑等。通過定方向、轉觀念、創環境、育龍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逐步建成椪柑支柱產業。種植椪柑面積達13萬畝,總產量2萬噸,為全國之冠,并連續三年榮獲全省優質水果評比金獎。玻璃椒遠銷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