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東風居委會[310116103001]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解放居委會[310116103002]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富民居委會[310116103003]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舊港村村委會[310116103201]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桑園村村委會[310116103202]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甪里村村委會[310116103203]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魯堰村村委會[310116103204]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百家村村委會[310116103205]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秦望村村委會[310116103208]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秦山村村委會[310116103209]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秦陽村村委會[310116103210]
- 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建農村村委會[310116103212]
長途區號:0021 | 郵政編碼:201540 | |
車牌號碼:滬 | 行政代碼:310116(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金山區 | 行政級別:鎮 |
張堰這個地名,顯示了張堰歷史的重厚。“張”字的來歷,傳說二千年前的西漢開國功臣張良,功成身退,追隨赤松子游,曾到此隱居。張堰鎮上至今還存有“留溪路”的街名。“堰”字,指唐末五代(公元907年左右)所建華亭瀕海之“堰海十八所”,至清乾隆年間,“所存者唯張涇一堰”。張涇堰的遺址,就在今張堰鎮石皮弄口。張堰鎮就建在古代張涇堰的舊址上。
人們往往用“滄海桑田”來形容歷史久遠、沉重。張堰千真萬確經歷過滄海桑田的變遷,是幾經滄桑的歷史古鎮。張堰南面的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俗稱烏龜山),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城市周代康城就建在大金山腳下。海潮侵蝕,至南宋,三個島嶼陷入海中。張堰也受海水之累。宋乾道二年(1166),轉運副使姜詵置張堰閘,即今稱謂的“張涇閘”,在張堰的桑園村,那里有個地方名“閘上”,便是張涇閘的歷史遺存。桑園村境北部有“曬鹽地”,這個地名,時時提示著人們不要忘記滄桑巨變:在那遙遠的過去,這里曾是曬鹽的地方。現在的桑園,先人是花了多少心血與勞累換來的。
上海市區發現的志丹苑元代石閘遺址,對于上海大都市水利發展史而言,價值重大。從整個上海地區而言,張堰的“一堰一閘”,張涇堰建造年代比元朝開國早三個半世紀以上,距今約1200年;張涇閘建造年代也比元朝開國早一個多世紀,距今858年。如經考古發掘有所發現,其價值不會遜于志丹苑元代石閘遺址。
近年,張堰曾有過重大考古發現,將張堰的歷史往前推進了數千年。據說,上海的考古學家因無暇顧及,暫時未作深入發掘。大多標志性的歷史遺存,經人為的、自然的毀損,己經消失。但張堰仍有不少歷史遺存可讓今人游賞、緬懷。“三命坊”遺址便是其中之一。在張堰鎮中大街政安弄口南邊,尚存一根石柱,便是三命坊原址舊物。三命坊為明代吳梁立。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張堰鎮、張堰鄉合并,建立了新張堰鎮,優秀傳統保留至今,二○○一年創建成為上海市一級衛生鎮和上海市文明鎮,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于鎮上民風淳樸、生活有序,連續三年被授予治安穩定單位。張堰鎮已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的中心鎮,是上海市重點發展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