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三角元社區居委會[341222101001]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舊西社區居委會[341222101002]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萬福村委會[341222101200]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袁洼村委會[341222101201]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八里村委會[341222101202]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閃莊民族村委會[341222101203]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張懷村委會[341222101204]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范廟村委會[341222101205]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大張村委會[341222101206]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宋溝村委會[341222101207]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王廟村委會[341222101208]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何莊村委會[341222101209]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新村集村委會[341222101210]
- 安徽省太和縣舊縣鎮李梁村委會[341222101211]
長途區號:0558 | 郵政編碼:236000 | |
車牌號碼:皖K | 行政代碼:34122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太和縣 | 行政級別:鎮 |
舊縣鎮位于太和縣城北6公里處,素有“太和縣城的北大門”之稱。全鎮現轄50個村(居)委會,210個自然村,6.77萬人,勞動力資源豐富。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耕地7.2萬畝。20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9611萬元,財政收入1000多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438元
地理位置
舊縣鎮位于太和縣南部,向南緊鄰縣城,鎮政府駐地距縣城6公里。地處東經115°14′21″至115°19′06″,北緯33°11′20″至33°17′27″。東鄰關集鎮,北靠雙浮鎮,東北隔谷河與郭廟鄉,西與高廟鎮,稅鎮接攘,南與城關鎮為鄰,西南隔潁河與大新鎮相連。
區位交通優勢十分明顯
舊縣鎮系太和縣的交通樞紐,皖西北的交通重鎮,交通區位優勢非常顯著。具備五大優越條件:第一,105國道和308省道交匯于鎮的三角元處,南連阜陽、北達亳州、東通蒙城、蚌埠,西出界首入河南鏡內。第二,界—阜—蚌高速公路橫穿全境,東與合徐高速相接,西于京珠高速相接而融入全國高速公路網中。界—阜—蚌高速公路在太和境內的唯一出口距三角元僅500米。第三,漯阜鐵路橫貫境內,并在舊縣設有客貨兩運站。目前正在進行技術改造的漯阜鐵路已納入國家鐵路營運網中,日通過列車10—15對列,完全具備吞吐各種大批量貨物的能力;從明年起,將有上海——烏魯木齊、鄭州——杭州等6對客運列車通過。第四,潁河繞舊縣集鎮而過,并在舊縣集沿岸建有四大貨運碼頭,日吞吐量可達萬噸以上。第五,句阜陽機場35公里,距合肥機場280余公里,距鄭州機場近300公里。通過他們可迅速飛抵全國各地。
人文歷史
舊縣鎮歷史悠久。“舊縣”之名的由來,可追溯到千余年前,早在北宋宣和年問,萬壽縣由原墻遷到舊縣,更名為“泰和”元初置入穎州,大德入年復置縣,改“泰”為“太” 縣城遷至現址,舊縣由此而得名。
古時的舊縣市場繁榮,陜西、山西、山東、河南等10多個省的商賈云集于此。乾隆十六年就有縣志記載:“該鎮本土人少,徽、川、山、陜之人多,太和第一市鎮也”。山西人在此建有山西商會館,伊斯蘭教建有清真寺,至今完好。不少外地商人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子孫,這里成為舊縣人民政治、經濟、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