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大張村委會[341302102200]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曹李村委會[341302102201]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塔橋村委會[341302102202]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新河村委會[341302102203]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胡李村委會[341302102204]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朱廟村委會[341302102205]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朱仙莊村委會[341302102206]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二郎村委會[341302102207]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大許村委會[341302102208]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關魏村委會[341302102209]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大江村委會[341302102210]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唐趙村委會[341302102211]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谷閆村委會[341302102212]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洪湖村委會[341302102213]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朱展村委會[341302102214]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曹凌村委會[341302102215]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垤路村委會[341302102216]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后沈村委會[341302102217]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集東村委會[341302102218]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丁李村委會[341302102219]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集西村委會[341302102220]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謝徐村委會[341302102221]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郭廟村委會[341302102222]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宋廟村委會[341302102223]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關吳村委會[341302102224]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崗小廟村委會[341302102225]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卓劉村委會[341302102226]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馮嶺村委會[341302102227]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蔡橋村委會[341302102228]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黃秦村委會[341302102229]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二鋪村委會[341302102230]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路口村委會[341302102231]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李寨村委會[341302102232]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河東村委會[341302102233]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大魏村委會[341302102234]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宋橋村委會[341302102235]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礦一宿居委會[341302102400]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礦二宿居委會[341302102401]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礦三宿居委會[341302102402]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礦四宿居委會[341302102403]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礦五宿居委會[341302102404]
長途區號:0557 | 郵政編碼:234000 | |
車牌號碼:皖L | 行政代碼:34130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埇橋區 | 行政級別:鎮 |
朱仙莊鎮位于宿州市區東郊,轄36個村,耕地11.3萬畝,總面積150平方公里,人口8萬人,303省道東西穿境,二徐公路縱貫南北,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朱仙莊煤礦、宿州學院、宿州衛校、宿州市第一軋花廠、綠洲板廠等一大批規模企事業單位坐落鎮內。
近年來,朱仙莊鎮委、鎮政府審時度勢,用科學的發展觀開拓進取,大膽創新工作思路,大力實施了“工業強鎮、農業富鎮、開放活鎮、產業興鎮”戰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變區位優勢為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為流通優勢,使朱仙莊鎮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工業化進程加快,企業發展特色明顯,民間資本投資活躍,全鎮經濟社會呈現穩定、協調、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連續10年獲“全市鄉鎮企業發展十強鄉鎮”,連續5年獲“全市經濟運行考核十佳鄉鎮”,連續五年獲區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金銀獎。2003年--2005年獲全區招商引資工作一等獎。強力推進招商引資,鄉鎮工業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認真貫徹省、市、區招商引資工作的重大部署,不斷創新招商思路,改進工作方法,拓寬招商引資渠道,狠抓責任落實,進一步改善和優化投資環境,實現招商引資工作的新突破。
3年來,共落實招商項目33個,到位資金逾2億元。輕紡行業特色突出,依托宏順紡織廠、龍福布廠和宏三維服裝加工有限公司,積極尋求紡織發展項目,把引進紡織項目與現有紡織產業實行對接,資源優化配置,延長產業鏈條,產業聚集和輻射效初步顯現,所占鎮企業比重為40%,年產值超過了2億元。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立足本鎮實際,重點扶持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養殖業和棚菜生產專業基地,主攻城郊型農業。形成以河北巨蔥、秋延辣椒、大棚蔬菜等一批種植專業村和專業戶。以龍翔種豬場為龍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顯著。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實行林水路綜合治理,高標準、高質量鋪設環鎮、環村柏油、砂石路180公里,村莊道路面貌徹底改變,全鎮初步形成"三橫四縱"公路框架,有效改善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力發展勞務輸出,農民的非農收入不斷增加。
以人為本,統籌協調,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教育、衛生、文化廣播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得到長足進步。全鎮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