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秀山鄉 岱西鎮 長涂鎮 岱東鎮 衢山鎮 東沙鎮 高亭鎮 |
長途區號:0580 | 郵政編碼:316000 | |
車牌號碼:浙L | 行政代碼:330921 | |
隸屬政區: 舟山 | 行政級別:縣 |
岱山又叫東海蓬萊,位于舟山群島中部,島海相依,孤懸海中,為舟山第二大島,全縣406個大小島嶼猶如一串閃亮的寶石鑲在東海碧波之中,島海相依,水天相連,構成了一幅天然畫卷。海水、沙灘、礁石、海鮮、漁火是岱山旅游的特色。島內還有新石器時代的大舜廟后遺墩遺址;以及早在4000多年前,先民們就在島上留下了“漁獵煮海”的足跡,“漁鹽之利,甲于一方”,岱山貢鹽,聞名遐邇。還有五代(907-960年)年間古剎超果寺、宋(960-1279)岱山書院等名勝古跡。
自唐代(618-907年)以來,岱山就有東海蓬萊的美名。它,翠島星布,仙霧裊繞,風景如畫。全縣有高亭、秀山、巨山、長涂四大景區。主要景點有:浦門曉日、石壁殘照、燕窩石筍、雙龍戲珠、觀音駕霧、竹嶼怒濤、白峰積雪、魚山蜃樓、鹿欄晴沙、九子沙灘等“蓬萊十景”。磨星山景區仙茶滿坡,山頂新建的“華藏世界”堪稱我國人文景觀一絕。近年來,日本專家曾三次組團來岱山考察,向日本人民介紹東海上這個蓬萊仙島
地理位置:岱山縣位于浙江省東北部,舟山群島中部,北緯 30°07′-30°38′、東經 121°31′-123°17′(北緯30°14′,東經122°11′)。北與嵊泗列島接界,東臨公海,南與舟山本島相望。全縣有406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5242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326.5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916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197253人,2005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195019人。
岱山氣候宜人,景色旖旎,海岸、洞、山、沙灘、奇礁、怪石、 古跡遍及全島,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岱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是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娛樂運動于一體海島旅游基地。
岱山古稱蓬萊仙島,歷史悠久,風光秀美。清時,劉夢蘭、陳文份等文人墨客曾在島上盡興漫游,唱和題詠,形成蓬萊十景:蒲門曉日、石壁殘照、南浦歸帆、石橋春漲、魚山蜃樓、橫街魚市、 衢港漁燈、竹峙怒濤、白峰積雪、鹿欄睛沙。
隨著歲月的消磨和時代的變遷,有些景點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賦有時代特色的新景觀,自然與人文相交織,歷史與現 實相輝映, 形成了新的蓬萊十景:蒲門曉日、白峰積雪、鹿欄晴沙、燕窩石筍、竹嶼怒濤、漁港棲霞、徐福公祠、金沙依翠、寶塔攬勝、觀音駕霧。
【行政區劃】
岱山縣人民政府駐高亭鎮人民路88號,郵編:316200。代碼:330922。區號:0580。拼音:Daishan Xian。
岱山縣轄6個鎮、1個鄉:高亭鎮、衢山鎮、東沙鎮、岱西鎮、長涂鎮、岱東鎮;秀山鄉。
2000年,岱山縣轄7個鎮、4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9748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高亭鎮 71863 東沙鎮 7488 岱東鎮 12996 岱西鎮 13160 泥峙鎮 10042 長涂鎮 14852 島斗鎮 36629 秀山鄉 7690 漁山鄉 2029 四平鄉 11109 萬良鄉 9625。
【岱山旅游】
摩星山景區位于岱山島東南部,距縣城高亭鎮2.2公里,全山占地約6平方公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崗綿延疊翠,最高點月平崗,海拔257.1米,為島上最高處,可攬景觀日出,視野開闊。
該景區主調為:以佛教文化為主體,徐福求仙為背景,海上千島相映襯的景觀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蓬萊仙山,主要景點有慈云極樂禪寺、白峰積雪、華藏世界、茶園曉霧、現龍井、玉佛寶塔、碧波亭、望海亭、超果寺、靜修庵、崇福廟等。
慈云極樂禪寺
初建于清朝乾隆年間,距今有240多年歷史。該寺自始建至今歷盡劫難,于1983年起由國內外香客募資修葺、擴建,現在已形成了較大的規模,主要有停車場、山門、梵谷清音、放生池、鐘樓、鼓樓、大雄寶殿、玉佛殿、蓬萊十景詩墻、排位堂、 藏經樓、怡心亭、玉佛寶塔、蓬萊茶園等組成,占地面積近百畝。1985年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宗教旅游勝地,對外開放,為摩星景區的主要景點。
超果寺
“超果”,佛教用語,意為世人超脫凡間后成正果。民國《岱山鎮志.藝文.超果寺記》載:宋朝時,岱山島上超果寺已是“島中 最稱勝者,基宇廣延,肇造宏麗,松竹環山,蓮池繞宇,覓景尋幽者,莫不于此流連稱賞不置。”到了明朝時,倭寇侵擾岱山,超果 寺成一荒址。清康熙年間,僧自修來岱山募資重建此寺,“將大殿 兩廊以及寮舍、齋廚修飾一新,且更添建山門,裝塑金剛,將數百年之超果,又多增輝于今日矣”。
崇福廟
該廟始建于明朝崇禎年間,故名崇福廟。清康熙、乾隆年間經兩次大修,現廟內有乾隆戊午年的“崇福廟”匾及光緒年間制作的“崇福廟”匾各一塊。這座純清代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雖規模不大,但布局嚴 整。今前殿、正殿兩側各有廂房相連,圍成四合院;中間有戲臺,殿前有照墻,東西設臺門,另成一院,共有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
鹿欄晴沙
位于岱山本島北部的鹿欄山下,并由此得名。該景區為“蓬萊十景”之一,是天然的大型海濱浴場及海灘活動中心,距縣城高亭鎮14公里。整個景區由鹿欄晴沙沙灘、徐福亭、泥螺山、晴沙海洋樂園、沙灘觀海平臺及規劃中的旅游小區組成。鹿欄晴沙全長3.6公里,沙灘呈南北走向,東西寬300米,是江浙沿海最長一條沙灘,沙灘坡平,縱寬大,凡百米外才及胸,漲潮時浪大,回聲響徹,氣勢宏偉,退潮時潮水平靜、安寧。沙色呈鐵灰色,沙質細膩偏 硬,沙灘上可行駛汽車,被冠以“萬步鐵板沙”美稱,沙灘三面秀峰環抱,中間有灘中小嶼——泥螺山,四周礁石各異,其近處有一雞冠礁。清晨,可站在沙灘透過雞冠礁觀東海。清代詩人劉夢蘭有詩贊曰:“一帶平沙繞海隅,鹿欄山下亦名區,好將白地光明錦,寫出瀟湘落雁圖."
海洋樂園
目前已有許多活動項目對游客開放,主要有音樂茶室、小賣品部、各類海上及海灘活動項目、燒烤、沙灘跑馬、蒙古包、沙灘跑車、野營房、活動茶房、各類浴具出租、淡水淋浴房、網具出租等。沙灘內建有1100平方米“晴沙賓館”一座,為游人提供吃、住服務。
徐福亭
位于海洋樂園入口處的小山墩上,該亭占地約80平方米,格調為白石結構仿古式雙層四角亭,四周飾以石欄。亭柱上刻有一對楹聯,曰:“停撓欲訪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亭內樹有一碑,雙龍合抱,由青石精雕而成。碑文紀錄了徐福求仙與岱山古名蓬萊的關系,碑名由中國徐福會會長李連慶書寫。
秀山景區位于岱山島東部,以秀山島為中心,共有35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23平方公里,全島海岸線長40公里,多礁石、沙灘、泥涂,其中沙灘面積747畝。秀山島上山清水秀,全島綠色覆蓋達73%以上,為岱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秀山是一個著名僑鄉。該景區根據自身獨特的條件還開展多種形式的帶“海味”的特色節目,如海味泥滑、海上作業、海鮮燒烤、海洋特種養殖垂釣場等一批參與性節目。該景區的主調為:動靜結合,是海島風情濃厚、絢麗多姿的海上娛樂城。
秀山沙灘群
位于該景區的東部,為吽唬、三礁、九子3個沙灘首尾相連組成。沙灘群坡平、沙黃、海水清,呈月牙型。其中吽唬沙灘為最出色,該沙灘全長600米,寬100米,朝向偏東。除了沙灘活動外,還可在沙灘外海面上進行海上垂釣或漲網作業,因這一帶海域潮流平緩,礁石眾多,海上藻類物豐富,在這帶海域和礁石間生活、棲息著梭子蟹、銅盆魚、虎頭魚等多種名特魚、蟹、貝類,特別是夏、秋時節,成群的虎頭魚、嘰咯魚
等魚類到海灘邊及礁石間產卵,游客可按當時漁民出海捕魚的儀式進行出海作業,待到“魚滿艙”時返回到燒烤區,自己動手燒烤自己的勞動成果,品味最新鮮的海鮮美食,享盡口福與樂趣,定會使你終身難忘。除此之外,還可去海洋特種養殖垂釣場、泥涂板滑拾貝,去桃子竹跳、涼帽山果園觀光。
九子佛嶼
在秀山景區小九子村,土名遙巖嶺,是一自然象形巖。此巖鶴立礁群,與舟山本島隔海相望。遠遠望去,能見其狀似觀音,側面看,觀音背上又背著一小佛,其型逼真,令人叫絕, 相傳是當年觀音菩薩去普陀山停留小憩時的化身。
觀音山景區位于大衢島上的觀音山,此山系岱山縣境內最高峰, 海拔314米,距岱山島20海里。相傳佛教圣地普陀山的觀音菩薩去普陀山修行之前,先在大衢的觀音山上立道場3年,觀音山因此得名。觀音山,峰巒高聳,山勢險峻,四周群山環抱,數峰連環似蓮花,面積約4平方公里。最高處天燈山,視野開闊,藍天碧海,一覽無余。該景區環境清幽,冬暖如春,夏涼若秋。山之頂峰,常有云霧繚繞,若隱若現,時濃時淡,故名“觀音駕霧”。
觀音山廣濟寺
坐落在觀音山山峰南坡,依山面海,包括3 座各具特色的上、中、下寺院:洪福寺(廣濟上寺)、普慶寺( 廣濟中寺)和洪因寺(廣濟下寺)。洪福寺初建于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 位于觀音山山頂,大殿結構集殿、 房、亭、園之精華,頗具特色,殿中供奉觀音立像和十八羅漢。廣濟中寺普慶寺,普慶寺初建于乾隆四 十九年(1784年),該寺氣勢宏偉,為廣濟寺的活動中心,大殿高9米,供奉觀音佛像高達6米,兩旁有觀音36化身大理石雕像。主殿后西邊為地藏殿,東邊為千佛殿,千佛殿里有
大小1000余尊佛像,全用漢白玉雕成,晶瑩潔白,栩栩如生,實屬罕見。廣濟下寺洪因寺,該寺初建于同治年間 (1862~1874年),供奉大理石觀音 佛像,寺院深邃,全部木結構,殿堂分上下二層。
觀音山玉佛寶塔
位于觀音山山頂洪福寺的東側,45米,每層高度約4米,沿著塔內的樓許多小的玉佛,計200余尊。登上此塔
下望,似身處天境,海景、 山景盡收
就能見到塔影,為觀音山景區的一大
全部用花崗石塊砌成,共11層,高
梯可到達塔頂。塔的每層都供奉著
也就是站在了岱山的最高處,極目
眼底,大海中過往船只在幾十里外奇觀。
三星國際燈塔
該燈塔位于鼠浪湖島東6公里的下三星島,是太平洋西岸第二大燈塔。由英國海務科在1911年建造,主要任務是為過往船只導航。現為國際燈塔,系白色鋼板鑄釘園柱形塔,塔 高7.9米,鋼板旋梯,燈高63米,光線射程20里。島不大,在燈塔 南北各有一個登島點,北面有一條石路,南面有1.6米寬的水泥路。從島上俯瞰大海,驚濤拍岸,海闊天空,浩瀚蔚藍的東海景色迷人。四周礁石叢中,各類貝、蟹繁多,隨手可采,釣到石板魚、黃魚也 屬常事。
燕窩山景區位于岱山島北端,距縣城16公里,整個景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其主景是因千萬年來由于海水的不斷沖刷形成的海蝕柱、海蝕礁,形似筍而稱燕窩石筍。該景長約300米,寬約100米,形態各異,高低大小不一,色澤似真筍,隨著海浪起伏而時隱時現、時出時沒,組成一幅海礁美景。距該景西北2公里處,有一海灣,沿海灣遍地鵝卵石,被稱為彩石塘。另外還有向蓬望海、桐盤聆濤、桃林春曉等景點。
彩石競艷
在燕窩石筍西北面,有一長約1000米的彩石塘,塘中礫石有黑、黃、灰、紅等多種顏色,經海水長期沖刷,變成了形態各異卻光滑圓潤的鵝卵石。這些礫石如泡在水中,更是五彩繽紛,光澤照人,可與南方雨花石相媲美,是極佳的旅游紀念品。
向蓬望海
與彩石塘一水之隔,有一懸水小島,叫向蓬山。此山因形態奇特,表態獨立,突兀于海中,又流傳著不少傳說,故極富傳奇色彩。據說,凡從上海一帶駛來的船,一出長江口,最先看到的就是這小小的向蓬山,且越遠越大。當年徐福為秦始皇尋找蓬萊仙藥,是先看到此山,而得以再找到蓬萊仙島(岱山)的。因此,把此山叫向蓬山。另據傳當年徐福還在山上載了幾株風藤,千百年來,治好過不少受過風寒的海島人。此山獨立于海中,三面無遮無掩,視野極為開闊,是觀舟山群島山海美景的極佳處。景區規 劃將建一索道,連接燕窩山,屆時游客可享凌空飛渡與極目滄海之樂趣。
岱山風景名勝區由404個島嶼組成,海域面積491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海上景觀豐富多樣,其中奇、特景觀眾多。該景區由兩條線路組成,陸線環島和海線繞島,主要景觀有“石壁殘照”、仙人洞、象鼻山、鯨游港灣、群豚拜江、萬畝鹽田、蒲門曉日等。
萬畝鹽田
岱山是浙江第一產鹽大縣,自南宋以來一直以漁鹽之利富甲一方。至今,岱山有鹽田3.5萬余畝。如果你登高遠眺,就能看到在島的周邊圍墾起來的一片片鹽田,象豆腐格子一樣一塊塊方方正正地鑲嵌在海水與島嶼之間。鹽田的規模要數岱西鹽場與雙峰鹽場最大,一眼望去,灰蒙蒙的一大批,視線的源頭是海與天 的連接。再看近處每一塊黑乎乎的鹽
田中結著白花花的鹽,一堆堆雪晶一樣的鹽垛錯錯落落地堆著,鹽晶在 陽光下發出閃閃的銀光。這一切實為蓬萊仙島構成了一條獨特的風景線。如果你來到鹽田中,正在勞作的鹽民會教你如何曬鹽,告訴你制鹽從鍋燒、板曬到今天這樣灘曬的發展過程。
石壁殘照
位于岱山島最西端的岱西鎮雙合村,此處原為懸水孤島,后經人工修造一條攔海大壩同岱山島相連。此地有名的特產有石板(條)和糯米蝦,石板的石質細而堅韌,經當地居民五六百年世世代代的艱辛取石開鑿,遣今有石景舊跡50多處,其中有幾處規模宏大, 奇石怪洞形各有狀。有雄偉挺拔的石峰,形如刀削的石壁;有色彩繽紛的石幔,清晰見底的石潭,頗似紹興東湖的石景。若沿塘口下窺,洞洞幽幽,碧水挽天,進塘上望,峭壁戴云,如夕陽投影石壁上,遠望近看煞是壯觀。此景曰“石壁殘照”,被選上古蓬萊十景之一,清詩人曾賦詩:石壁潺顏影倒橫,夕陽閃閃十分明,若教移入天臺郡, 霞彩何曾讓赤誠。從縣城乘汽車可直到此景。
魚山蜃樓
海市蜃樓是光和水蒸氣等的作用,在海天際幻出的一種奇特的自然景觀。在岱山不少人曾看到過海市蜃樓,并留下 贊美的詩句。“云連波白蒸鰲柱,月帶潮青結蜃宮”;“仙山樓閣影重重,縹緲虛無接太空”;“隱約煙霞警變幻,虛無屏嶂任回環”。1916年8月,孫中山先生在佛頂山上見到一座偉麗的牌樓,以及十幾 個怪和尚舞幡笑迎來客,其中一大圓輪,盤旋極速,向游客滾來,瞬間杳無影跡。1986年7月,上海徐玉珍等游客在衢山觀音山頂看 到難以數計的群佛像,稍留即逝。另有一種稱海虹,即彩虹,當地人稱短篷,在海中或天時晴霽時能見到匹練橫天,七彩繽紛。還有一種稱海磁,在光照強烈,海上水蒸氣大時,遠望海上,大小島嶼漂在空中,幌幌忽忽,隱隱約約,恰似仙山瓊閣。海市、海虹、海磁是舟山群島3大海上奇觀。
五岳之首——泰山 中文名稱: 泰山
英文名稱: Mount Tai
泰山 又稱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等。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于《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五經通義》云:“宗,長也,言為群岳之長”。泰山突兀的立于華北大平原邊上的齊魯古國,同衡山、恒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岳,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岳。泰山地處山東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會濟南,南臨“圣城”曲阜,東連“齊都”淄博,西濱黃河(北緯36°15'3",東經117°6'0")。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來自西南和東北兩方面的擠壓力﹐褶皺隆起﹔經深度變質而形成中國最古老的地層──泰山群;后因地殼變動,被多組斷裂分割,形成塊狀山體。現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繼續增高。它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凌駕于齊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古建筑主要為明清的風格,將建筑、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是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征。幾千年來,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長”的稱號。佛道兩家,文人名人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道教稱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為天齊王。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岳之首”,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縮影,而今又成為世界珍貴遺產。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從祭地經帝王駐地的泰城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長達十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一條軸線。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使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從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到“泰山壓頂不彎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在不斷加深著我們對泰山的向往。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泰山雄峙于山東中部,泰安城北,人稱“五岳之首”。東岳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是五岳之一,古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它在山東省中部,津浦鐵路的東側,因位于我國東部,故稱東岳。 泰山山勢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時被稱為“五岳之長”、“五岳獨宗”、“五岳獨尊“。
泰山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泰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同時泰山也是佛、道兩教興盛之地,是歷代帝王朝拜之山。歷代帝王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歷代名人宗師對泰山亦仰慕備至,紛紛到此游覽。歷代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余首。走進泰山,就是走進歷史。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遍布山中。岱廟內,漢武帝植下的柏樹翠影婆娑;紅門宮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繚繞;回馬山上,唐玄宗勒馬而回的怯懦,神態尤現;云步橋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十八盤道,李白、杜甫歷代文人“笑拍紅崖詠新作”,墨意未盡,豪風猶在;碧霞祠里,隆重的封禪儀式綽綽伊始。此外還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經石峪、碧霞祠、日觀峰、南天門、玉 皇頂等主要名勝古跡。
泰山兼具古、麗、幽、妙,摩崖碑碣數不勝數,廟宇觀堂滿山遍布,山勢壯麗,自然景觀巍峨、雄奇、沉渾、峻秀。全山有古建筑群2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2000多處,歷代文人雅士吟詠題刻和碑記無數。泰山的自然風光更是泰山引人之處,泰山高峰峻拔,雄偉多姿,既是“天然山岳公園”,又是“東方歷史文化縮影”。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著名風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潭飛瀑、云橋飛瀑、三潭飛瀑等。全山分麓、幽、妙、奧、曠五區。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妙區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位于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之間;奧區林木蒼郁,花草茂盛,位于泰山之陰為后石塢;曠區坦途綠蔭,溪深谷幽,位于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
游泰山的最佳時間為每年的3月到11月。 游泰山要看四個奇觀:泰山日出、云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壯觀的奇景之一,當黎明時分,游人站在岱頂舉目遠眺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成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而天空的云朵,紅紫交輝, 瞬息萬變,漫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云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云幕,撩開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象一個飄蕩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須臾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好一派壯觀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云海玉盤----泰山云霧可謂呼風喚雨,變換無窮:時而山風呼嘯,云霧彌漫,如墜混沌世界;俄頃黑云壓城,地底興雷,讓人魂魄震動,游人遇此,無須失望,因為你將要見到云海玉盤的奇景:有時白云滾滾,如浪似雪;有時烏云翻騰,形同翻江倒海;有時白云一片,宛如千里棉絮;有時云朵填谷壑,又象連綿無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巒恰似海中仙島。站在岱頂,俯瞰下界,可見片片白云與滾滾烏云而融為一體,匯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妙趣橫生,又令人心朝起伏。
晚霞夕照----當夕陽西下的時候,若漫步泰山極頂,又適逢陰雨剛過,天高氣爽,仰望西天,朵朵殘云如峰似巒,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在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鑲嵌著一層金燦爛的亮邊,時而閃爍著奇珍異寶殿的光輝。那五顏六色的云朵,巧奪天工,奇異莫測,如果云海在此時出現,滿天的霞光則全部映照在“大海”中,那壯麗的景色、大自然生動的情趣,就更加令人陶醉了。
黃河金帶----新霽無塵、夕陽西下時,舉目遠眺,在泰山的西北邊,層層峰巒的盡頭,還可看到黃河似一條金色的飄帶閃閃發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 、造成蜃景,均叫“黃河金帶”。它波光鱗鱗,銀光閃爍,黃白相間,如同金銀鋪就,從西南至東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處。清代詩人袁枚在《登泰山詩》中對黃河金帶描寫生動而傳神:“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
晚霞夕照與黃河金帶的神奇景色,與季節和氣候有著很大的關系。為了能使登泰山者充分領略和享受這一奇觀美景,就必須選擇恰當的旅游時機。應該說 秋季最好,因為這時風和日麗,天高云淡;其次是大雨之后,殘云縈繞,天晴氣朗,塵埃絕少,山清水秀。你盡可放目四野,飽覽“江山如此多嬌”的秀容美貌。
登泰山的路線:上泰山的路有四條,東路是登山盤路從紅門起步至玉皇頂石階6566級,沿途多廟宇、多碑刻、多古樹名木,歷史傳說,是泰山旅游的精華所在,也是最能體現泰山的雄偉與博大。走完全程需四個小時。西路是游覽公路,從天外村乘車上山,一個小時到中天門,與車路匯合,從中天門即可乘坐游覽索道,也可徒步攀登十八盤至岱頂。桃花嶼是泰山西大門,從泰安城乘車西北去至界首進山至桃花源,從桃花源乘索道亦可到達岱頂。天燭峰步游路為泰山東大門,從泰安城乘車至艾洼,上達天燭勝境坊進山。徒步攀登至后石塢,乘后石塢索道達與岱頂,一般需5個小時。
到泰山游覽,要盡量避免乘旅游車上下、乘索道往返,這樣的行程安排索然無味。如果時間、體力允許,最好要爬一爬中天門至南天門一段,感受泰山的不同凡響。登山要注意的事項:1、山上晝夜溫差大,若在山上住宿,盡管有大衣可租,但自己最好多備一件衣服。2、上山宜穿旅游鞋、平跟布鞋,不要穿高跟鞋。3、徒步登山要腳踏實地,速度不要太急,照相尤其注意腳下,所謂“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
泰山有名的土特產品有泰山靈芝、泰山何首烏、泰山板栗、泰山核桃、燕子石制品、泰山赤磷魚、肥城桃你在游覽的間隙,別忘了品嘗一下這些特產呵,那樣,會有一種別樣的滋味永存心頭。
泰山具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的自然景觀常令世人慨嘆,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泰山景區分麓、幽、妙、奧、曠五區,其中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一段,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稱為妙區;泰山之陰為后石塢,此處林木蒼郁,花草茂盛,素有奧區之譽;曠區位于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這里坦途綠蔭,溪深谷幽。于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了。
泰山的名勝古跡眾多,主要的景點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關帝廟、紅門宮、斗母宮、經石峪、五松亭、碧霞祠、仙人橋、日觀峰、南天門、玉皇頂等,其中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被譽為岱頂四大奇觀。
泰山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陰涼舒適,到山頂時,還需攜帶寒衣。夏天雖是泰山的多雨季節,不過若能趕上夏季的雨過天晴,就可在山頂上領略到山上紅霞朵朵,腳下云海碧波的壯麗景色。春秋兩季較溫和,平均氣溫10℃,但春季風沙較大。秋天則風雨較少,晴天較多,秋高氣爽,萬里無云,為登山觀日出的黃金季節。冬季雖天氣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機會較多。
最佳旅游時間:游泰山,4月~11月為佳,觀日出則以秋季為最佳。岱頂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黃河。冬天要待下雪時,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遇到云海奇觀,若遇上日出云海就更幸運。黃金周期間泰山人太多,不過泰山上的纜車和盤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確實做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