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區號:0852 | 郵政編碼:564100 | 面積:1845平方公里 |
車牌號碼:貴C | 行政代碼:520328 | 人口:47萬人 |
隸屬政區: 遵義 | 行政級別:縣 政府地址:湄江鎮 |
湄潭歷史悠久,據《康熙湄潭縣志》載:“明萬歷二十八年,播平建縣,以關外四牌地置湄潭縣,卜治于苦竹壩而城之”,“東有江水流轉至縣之主脈玉屏山北,環繞縣城,轉西至南,有湄水橋之水顛倒流合,匯為深淵,彎環如眉,故曰湄潭。”
湄潭縣位于貴州省北部,地處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在名城遵義東南側。東與鳳岡縣毗鄰,西與遵義縣隔江相望,南與余慶、甕安縣接壤,北與正安、綏陽臨界。
全縣轄9鎮、6鄉,18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全縣總人口為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萬人,總面積1864平方公里.
全縣地域南北狹長,東西最大距離25.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6.5公里。地形北部、西南部較高,中部、東部和南部邊境較低。最高處北部西河鄉的取筍坎,海拔1556米。最低處南部石蓮鄉沿江渡,海拔460.8米,全縣平均海拔972.7米。湄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無霜期284天,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雨量1141.3毫米。湄潭是國家級生態示范縣,森林覆蓋率為44.68%。
湄潭老城區夜景
城市公交
① 路(浙大廣場——縣政府)
浙大廣場——西街——新興菜市——三小路口——客車站——派出所——求是高中——麒龍新城——交警大隊——縣人民政府
② 路(酒都賓館——工業園區)
酒都賓館——七星小區——殯儀館——巴士公司(住院部)——二小——新興菜市(梨樹坳路口)——三小路口——客車站——派出所——求是高中——麒龍新城——交警大隊——縣人民政府——渡口——協育橋頭——協育街上——酒廠——工業園區
③ 路(湄水橋——柯家電子)
湄水橋——疾控中心——新華書店——大眾商貿城——七星橋頭——老車站——七星小區——殯儀館——湄江中學——玻璃廠——蠶商局——柯家電子(回龍村)
④ 路(浙大廣場——烏鴨壩)
浙大廣場——西街——新興菜市門口——楊柳井米市——鳳園小區——馬山路口——烏鴨壩
⑤ 路(酒都賓館——西來庵)
酒都賓館——老干局——湄江橋頭——茶鄉廣場——湄水橋——西來庵
附⑤路(酒都賓館——疾控中心——楓香灣大橋——湄江中學——殯儀館——酒都賓館)
酒都賓館--新橋——七星小區--老車站--玻璃廠——龍泉水水廠(路口)——湄江中學——碧露水廠——湄江鎮政府——復烤廠——客車站出口(進口)——中西結合醫院——依江園——塔坪車站——楓香灣大橋——茶科所——湄水橋頭——疾控中心--新華書店——門診部——電信公司——酒都賓館
自然環境
湄潭縣地處云貴高原至湖南丘陵的過渡地帶,平均海拔972.7米,最高峰位于北部西河鄉取筍坎,海拔1562米;最低處位于南部石蓮鄉蘆塘河與烏江匯合處,海拔461米。
1、地質地貌
湄潭地處川黔南北向構造帶、北北東向構造帶和北東向構造帶的交匯地帶。縣境地層構造跨越 5個界8個系,其中寒武系分布最廣,占全縣總面積的52%,其次是奧陶系處。境內地質斷層交錯,折皺細密,構造復雜,地貌多樣。按地層巖性分類,巖溶地貌占三分之二。由于長期侵蝕,縣內地貌又演化變形為多種微地貌形態,可謂峰叢溝谷交錯,壩地丘陵相鑲,自然景觀獨特。
2、水文氣象
湄江河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干流烏江自西向東流過南部邊界,界河段長18公里。湄江河湘江河主干流。湄江河發源于綏陽縣小關鄉山羊口,自北向南流經湄潭縣 8個鄉鎮,在新南鄉角口處與西來之湘江匯合之后稱湘江,全長 151.7公里,流域范圍涉及遵義市兩城區和湄潭、遵義、綏陽、桐梓、鳳岡五縣,流域總面積486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73.3秒立方米。湄潭縣地表水資源量9.421億立方米,水力資源可開發量2.44萬千瓦。 湄潭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平和,多年平均氣溫14.9攝氏度,高于或等于IOF的持續期長達221天,最低的一月為3.8攝氏度,最熱的七月為25.1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為-7.8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為37.4攝氏度。年無霜期為284天,年日照時數1163小時,日照百分率為26%,年總輻射量 3488兆焦耳/平方米,為全國太陽輻射最低的地區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37毫米,降水量分布不均,夏季最多占41.2%;冬季最少僅占6.1%。自然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冰雹等。
湄潭農業
湄潭是典型的內陸農業縣、農業發達,是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素有“煙縣、酒鄉、茶城、糧倉”之稱,盛產優質大米、玉米、小麥、油茶籽、茶葉、煙草、蠶桑、中藥材等,先后被中央、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委命名為“全國農村改革實驗區”、“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商品油料基地縣”、“全國優質烤煙基地縣”、“全國商品瘦肉型豬基地縣”、“國家級生態農業示范縣”、“全國糧油高新示范縣”、“全國農村改革實驗區”的成果,多次被寫進中央、省委文件,為中央、省委的農村工業工作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湄潭是全省最大的茶葉生產縣,西南茶城被國家農部指定為茶葉定點銷售市場,“湄江翠片”、“遵義毛峰”為全省四大名茶之一。湄潭是優質煙葉生產基地縣,其煙葉是中華煙的主要原料。工業主要以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目前已形成以煙葉復烤、制茶、糧油加工、釀酒、建材加工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有規模以上企業15家,全縣名特工業產品主要有茶葉、茅貢米、植物油、湄窖酒。“湄江翠片”、“茅貢米”等產品獲國家級優質產品金獎。
湄潭工業
湄潭工業處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工業有能源、釀酒、煙葉復烤、茶葉加工、植物油、面粉、飼料、制糖、印刷、農機、化肥、化工、水泥、制磚、鋁合金制品、竹編、藤編、家具、皮革、絲織、縫紉、建筑修理等。已初步形成煙草復烤、釀造加工、建筑建材、機械化工、能源交通等為主的工業體系。 湄潭交通四通八達,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國道326線、省道204線交匯,縣城橫貫縣境,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已形成互相聯結的公路交通網絡。電信通迅發展迅速,電話進入尋常百姓家,程控電話、移動聯網電話開通,可直拔國內外。部份企業開始使用英特網,并正在向單位普及和個人用戶發展。
湄潭經濟
2004年全縣財政收入11046萬元。全縣擁有商業經營戶5759戶,2004年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50214萬元。金融運行平穩,存貸兩增,2004年年末存款余額 117385萬元,貸款余額65264萬元。
湄潭投資環境好。在黨和國家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湄潭工農業發展較快,城鄉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提高,縣級經濟持續增長,到1998年為止,全縣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13.2億(現價),居全省87個縣市區中19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950元,居全省12位。
社會事業
全縣15個鄉鎮開通閉路電視,8個鄉鎮實現了與縣城聯網,家庭電視普及率91.5%,在縣城建有遠程教育C級站,15個鄉鎮接收站,5個村級接收站,25個播放點。有各類文化事業機構17個,公共圖書店23個,藏書11.2萬冊。現有中小學212所,在校學生86301人,1997年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99.9%,教師標準教育率為97.2%。全縣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214名,其中中高級職稱人員989名,省茶葉科學技術研究所駐在湄潭。有體育館、游泳池各一個,全縣達到國家鍛煉標準人數6.42萬人,曾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有各類衛生機構21個,醫療病床618張,衛生技術人員665人。
全縣已開展財產、人身、農業等保險,承保金額2400多萬元,參加社會養老保險4122人,入保金額700多萬元,有敬老院9所,社區物業管理服務中心2個,各類優撫對象2.56萬人。
旅游資源
湄潭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百里湄江畫廊風光旖旎,萬畝茶海碧波蕩漾,北面水神奇古樸,湄江湖秀麗動人,湄江峽雄奇險峻,湄潭新老八景景色迷人,朝陽古洞、清虛古洞、萬鳥歸巢、寒潭映月、虛閣暮煙、水源洞、金橋宋墓、湄江大橋、浙江大學西遷陳列館、天主堂紅軍標語、城西森林公園等是夏季旅游觀光的好去處,湄江是有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湄潭儺文化、茶文化源遠流長,漫畫等現代藝術蓬勃發展,紅軍長征時,羅炳輝將軍率領的紅九軍團曾駐湄潭,三十年代國民政府在湄潭設中央茶場、茶葉研究所,抗戰期間紅軍長征,浙江大學西遷湄潭,著名科學家竺可楨、蘇步青、王淦昌等在湄潭辦學七年之久,撒播了現代文明。
地方特產
優質米業是湄潭的傳統優勢產業,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茅貢米業公司就引進設備加工高檔米,由于當時市場上高檔包裝米不多,競爭也不激烈,所建基地選擇品種也對路,市場銷售曾一路看好。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外國優質米進入國內市場并引發了國內優質米大戰,茅貢米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2003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為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茅貢米”業開發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在吸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科技人員得以全身心投入到茅貢米的開發服務中,當年就實施茅貢米優質稻示范基地0.6萬畝,通過科技人員與企業的合作,把科學技術轉化運用到實踐中,98%的基地面積獲得豐產。
2003年10月,茅貢米公司生產加工的優質米進入了淮安,30日下午,湄潭茅貢米在中國(淮安)全國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上榮獲“中國十大金獎”第一名,11月,在貴陽召開新聞發布會。從此,湄潭產業結構調整出現了一個亮點。茅貢米產業成為縣三大主導產業之一。
2004年,湄潭縣委、縣政府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畜牧、茶葉、茅貢米產業的決定,建成茅貢米優質稻基地7個,面積10萬畝(永興2.5萬畝,復興1.5萬畝,湄江1.5萬畝,黃家壩2萬畝,興隆1.5萬畝,天城0.5萬畝,魚泉0.5萬畝),其中示范基地3個,面積3萬畝(永興1.5萬畝,湄江0.5萬畝,黃家壩1萬畝),核心示范基地1個,面積3000畝(永興),優質稻產量6萬噸。貴州省湄潭縣茅貢米業有限公司被評為湄潭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縣級龍頭企業和遵義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市場龍頭企業。2004年11月茅貢米再獲江蘇淮安第三屆優質稻米博覽會金獎第一名,珠光營養米獲金獎。
2005年,湄潭縣人民政府作出關于2005年優質米產業發展的工作意見,目標任務為,實施優質稻基地10萬畝(核心基地2萬畝),其中頂級香、433#等獲優質米金獎的品種面積1萬畝,兩優363#、T優300#、準Ⅱ優527#、金優117#等品種1萬畝。目前,10萬畝優質稻重點落實在永興、湄江、黃家壩、興隆、天城、復興、抄樂、魚泉,核心示范基地落實在永興、復興、興隆、湄江、黃家壩和鳳岡,面積8300畝(頂級香5000畝、433#600畝,363#2700畝)。
行政區劃
湄潭縣轄9個鎮、6個鄉。
鎮:湄江鎮、永興鎮、復興鎮、馬山鎮、魚泉鎮、黃家壩鎮、高臺鎮、茅坪鎮、興隆鎮
鄉:西河鄉、洗馬鄉、新南鄉、石蓮鄉、抄樂鄉、天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