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寺登村委會[532931104201]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東南村委會[532931104202]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華龍村委會[532931104203]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北龍村委會[532931104204]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四聯村委會[532931104205]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甸頭村委會[532931104206]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沙坪村委會[532931104207]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石龍村委會[532931104208]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長樂村委會[532931104209]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鰲鳳村委會[532931104210]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燈塔村委會[532931104211]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溪南村委會[532931104212]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紅星村委會[532931104213]
- 云南省劍川縣沙溪鎮聯合村委會[532931104214]
長途區號:0872 | 郵政編碼:671300 | |
車牌號碼:云L | 行政代碼:53293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劍川縣 | 行政級別:鎮 |
茶馬古道上的最后一個古集市2001年10月11日,世界紀念性建筑保護基金會在美國紐約宣布:劍川縣沙溪鎮寺登街區域選入2002年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保護名錄。消息傳來,人們突然對這似乎還陌生的名字倍感震驚。其實,輕輕揭開千年歷史發展的面紗,去了解滇藏""茶馬古道""上貿易興盛的往昔,你就不會驚異于寺登街區域是何以得此世界級的殊榮。
沿著214國道劍川段甸南、岔路口、順著甸南至沙溪的公路并南走20余公里,眼前便豁開一片葉子形的壩子,壩子東連華叢山,西枕聞名遐邇的石寶山,從劍川湖流出的黑 江波光粼粼地由北向南穿過,這就是歷史上被人稱為""魚米之鄉""的沙溪壩子。寺登街便位于壩子中心,是沙溪經濟、文化中心,是從古到今沙溪貿易往來的集散地,遠遠望去,寺登街古樹掩映,瓦舍人家古樸清幽,""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秀美而雅麗。這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幸顧慮的古集市,世界紀念性建筑基金會(WMF)在2002年101年世界瀕危建筑遺產名錄中指出:""中國沙溪(寺登街)區域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無缺的戲院、旅館、寺廟、大門,使這個連接西藏和南亞集市相當完備。""走進寺登街,便走進了那段""茶馬古道""上馬幫興盛商貿繁榮的歷史。
滇藏""茶馬古道""形成于公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滇藏之間以云南茶葉、倭鹽與西藏的馬匹、藥材、毛皮交易,形成了滇藏貿易通道""茶馬古道""。這條古道成了大理至麗江、中甸、西藏拉薩再到印度的唯一陸路國際通道,與南方絲綢之路具有同樣的歷史地位和價值。據一代又一代人傳說至今,沙溪寺登街是這條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樞紐,每天,成千上萬的馬幫從這里穿過,給這里的區域經濟和文化帶來空前的繁榮。到了今天,每逢星期五便是這里的街子天(趕集日),外邊來做生意的小販與沙溪四方八寨趕集的人流匯集,人山人海,還可以見到寺登街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的痕跡。
寺登街建于元末明初,但沙溪區域的歷史還要上溯到春秋西漢時期,城南鰲峰山古墓曾出土鑄制青銅器的石范,用貝作貨幣的交易已經存在。寺登街古集市中心是四方街,街全面全條石鋪就,兩邊的房子都是前店后院建筑,街面上有兩棵古槐樹,街東面是三重檐樓閣建筑的古戲臺,街西面是一進三院的國內現今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一興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