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吳邊村委會[350782201201]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排頭村委會[350782201202]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街路村委會[350782201203]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彭屯村委會[350782201204]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小渾村委會[350782201205]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大渾村委會[350782201206]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上村村委會[350782201207]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紅園村委會[350782201208]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大際村委會[350782201209]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小際村委會[350782201210]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小寺村委會[350782201211]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陽角村委會[350782201212]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后源村委會[350782201213]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嶺根村委會[350782201214]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麻壢村委會[350782201215]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后乾村委會[350782201216]
-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倪壢村委會[350782201217]
長途區號:0599 | 郵政編碼:353000 | |
車牌號碼:閩H | 行政代碼:35078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武夷山市 | 行政級別:鄉 |
吳屯鄉距城關25公里,東北部與嵐谷鄉、浦城縣交界,南連上梅鄉,西與新豐街道辦、洋莊鄉接壤。境內多山地,北部主嶺崗海拔1471米,東部與上梅鄉交界的大王山,海拔1554米,主要河流吳屯溪,為崇陽溪支流。
北宋初年以來直至清朝,吳屯鄉稱為新豐鄉(俗稱北路)。以后彭、翁、吳、陳、岳五大姓各據一村,各村以姓氏命名,即:彭屯、翁屯(閩王王審知的丞相翁承贊晚年曾定居于此)、吳屯、陳屯和岳屯。吳姓居官顯赫,遂稱吳屯。宋時,鄉人彭路、翁德輿中特科狀元。歷代該鄉中進士者24人。民國24年,吳屯屬第六區,區公所駐大渾。民國25年為第二區)公所駐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吳屯設第五區公所。1955年10月,第六區嵐谷并入吳屯。1958年改制為幸福人民公社,1961年6月,分設成吳屯、嵐谷兩個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吳屯鄉。全鄉總面積245.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12.70平方公里,占86.77%;耕地23.99平方公里,占9.28%;村莊、道路2.04平方公里,占0.8%;水域3.17平方公里,占1.51%;其它2.7平方公里,占1.1%,全鄉轄17個行政村、179個村民小組、 198個自然村。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特產有香菇、筍干、草紙、順太紙等。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較快,全鄉有中學1所,小學73所,有鄉文化中心站和中心衛生院各1所。
吳屯鄉是老革命根據地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加強老區建設,改變了交通閉塞的舊貌。現在上村、小渾、大渾、嶺根、紅園等老區基點村都己通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