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湖河村委會[350822206201]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下山村委會[350822206202]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井下村委會[350822206203]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蒲山村委會[350822206204]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龍湖村委會[350822206205]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豐村村委會[350822206206]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八聯村委會[350822206207]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石培村委會[350822206208]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培上村委會[350822206209]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中社村委會[350822206210]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外坑村委會[350822206211]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新村村委會[350822206212]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內坑村委會[350822206213]
- 福建省永定縣岐嶺鄉竹聯村委會[350822206214]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
車牌號碼:閩F | 行政代碼:35082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永定縣 | 行政級別:鄉 |
岐嶺鄉位于縣境東南部。東鄰大溪鄉、湖坑鎮,南連大溪鄉、下洋鎮,西與廣東省大埔縣和縣內城郊鄉毗鄰,北與湖雷鎮、陳東鄉接壤,面積82平方公里。鄉政府設于岐嶺十字路,距縣城24公里。2000年,有14個村委會,133個村民小組(其中革命基點村10個),3162戶13959人。設初中2所,小學10所,衛生院1所。該鄉曾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紅旗不倒,鐵打岐嶺”的美譽,全鄉有革命烈士104人。境內的金豐大山,重巒疊嶂,地形險要,縱橫20余公里,是閩粵邊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下山村牛牯撲是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和生活過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后,建有毛主席紀念堂1座。岐嶺還是著名僑鄉,有僑港澳臺胞2.2萬人。他們關心家鄉建設,1994~2000年,共捐資1000多萬元興辦各種公益事業。
岐嶺是縣交通樞紐,省道福三線和土樓旅游公路永湖線貫穿全鄉,日車流量2000余輛,是通往廈、漳、泉和廣、梅、汕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捷徑,又是永定土樓旅游景點的入口,有“金豐咽喉”之稱。
岐嶺鄉山林和水力資源豐富,有山地10.4萬畝,林木蓄積量20萬立方米,其中毛竹2.6萬畝。縣辦金豐林場在該鄉境內。礦產資源有花崗巖、錳、石墨、鉀長石巖等。全鄉有水電站9座,裝機容量3800千瓦,年發電量近2000萬千瓦時。
1988~2000年,岐嶺鄉大力進行山地綜合開發,調整大田種植結構,實施“煙一稻一菜”或“煙一菜一菜”種植模式。林業生產常年堅持“封、管、造”并舉。養殖業實施建設萬頭養豬場、萬頭竹山養羊場和萬只養鴨場,形成“村村有較大養殖場,組組有養殖專業戶,戶戶有人均一頭豬”的格局。1993年8月分鄉后,加大改善投資環境和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投資4000萬元的日輝不銹鋼有限公司,首期工程已投產;投資220萬元的空下潭水電站正式發電;惠安協興石材有限公司“黃金鉆”石板材廠、客家福果品有限公司、嘉佳果品精制廠、友源竹木工藝廠等一批上規模的加工型企業相繼投產。至2000年,共有集體和個體企業593家,鄉鎮企業總產值153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