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新西居民委員會[430624117001]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商業街居民委員會[430624117002]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龜前居民委員會[430624117003]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江塘居民委員會[430624117004]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先鋒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01]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上灘湖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02]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黃義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03]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黃金潭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04]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荊蘇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05]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光華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06]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荊西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07]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胡家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08]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大侖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09]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新泉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10]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東亞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11]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資源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12]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資江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13]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秀池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14]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賽豐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15]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高豐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16]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新聯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17]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新合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18]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新勝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19]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金山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20]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車馬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21]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牌頭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22]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光輝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23]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月中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24]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蘚魚塘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25]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新柳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26]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團柱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27]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義成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28]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同慶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29]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新洲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30]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魏家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31]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新堤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32]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南湘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33]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鳳南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34]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興林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35]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荷花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36]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馬家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37]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學元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38]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楊紅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39]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三灣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40]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關公潭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41]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土地山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42]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王家寨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43]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萬紫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44]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中易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45]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新開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46]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東河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47]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群建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48]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長紅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49]
- 湖南省湘陰縣新泉鎮農科村民委員會[430624117250]
長途區號:0730 | 郵政編碼:414000 | |
車牌號碼:湘F | 行政代碼:430624(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湘陰縣 | 行政級別:鎮 |
湘陰縣新泉鎮,2005年元月撤鄉并鎮新建而成,下轄50個行政村,人口近8萬,面積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近10萬畝,為湘陰湖區第一大鎮。新泉鎮人杰地靈,物產豐饒,盛產優質水稻、優質畜禽、優質水產。水陸交通便利,湘資兩水繞鎮北流,S308線穿鎮而過,東距縣城25公里,南距長沙45公里,西距益陽35公里,湘陰臨資口大橋即將通車,區位優秀更加明顯。目前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大戶、勞務、邊林經濟來勢強勁,發展潛力巨大。
新一屆鎮黨委、人大、政府一班人,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歷史機遇,全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大力打造經濟強鎮。2005年各項經濟指標為:工農業總產值達3.8億元,實現工商稅收600萬元,產糧7.2萬噸,產生豬18萬頭,產家禽75萬羽,產鮮魚0.6萬噸,農民人平純收入達3860元,轉移勞力2.8萬人,創勞務收入2.2億元。同時,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星級文明創建,實現“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力爭到2008年,成為區域經濟、商貿、物流、文化中心、省會衛生鎮,財政收入突破100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過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