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白沙街居委會[450321101001]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白沙村委會[450321101200]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觀橋村委會[450321101201]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遇龍村委會[450321101202]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白面山村委會[450321101203]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舊縣村委會[450321101204]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立龍村委會[450321101205]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石塘村委會[450321101206]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蕉芭林村委會[450321101207]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大竹山村委會[450321101208]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蔡村村委會[450321101209]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都林村委會[450321101210]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古板村委會[450321101211]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插花橋村委會[450321101212]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扶龍村委會[450321101213]
-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五里店村委會[450321101214]
長途區號:0773 | 郵政編碼:541000 | |
車牌號碼:桂C | 行政代碼:45032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陽朔縣 | 行政級別:鎮 |
白沙鎮地處陽朔縣中部,北距桂林市56公里,南下陽朔縣城9公里。全鎮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4.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萬人,轄區面積1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萬畝,其中水田2.3萬畝。白沙鎮始建于宋(960~1279)時,原在現址西北方1公里,清道光年(1821~1850)遷現址,因其地近白沙塘,遂更名白沙。1950年為第1區,1954年改為白沙區, 1958年改為白沙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更名為白沙鎮至今。白沙鎮交通十分便利。321國道、建設中的南梧高速公路從北至南貫穿全境,與東西兩方延伸的白富、白金公路,形成白沙鎮“大十字”型的交通網絡。鎮境內基礎設施完善,村村通四級公路、通電話。白沙鎮是桂北最大的水果、苗木集散地,對周邊諸鄉鎮、縣的商貿都有影響,成為桂北最大的商貿市場之一。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投資900多萬元,建設了占地100畝第一期農貿市場,現已投入使用,第二期占地140畝的市場正在建設之中,利用世行貸款項目投資400多萬元,全鎮的排污系統工程的建設已接近尾聲。集鎮范圍內新建房屋林立,設計獨特,鎮容鎮貌整潔,參加廣西小城鎮建設“南珠杯”活動中曾獲“優秀城鎮獎”稱號。電力充足,集鎮區有35千伏2000千伏安變電站一座,完全能滿足全鎮工農業生產、加工和生活的需要。有日供水量達3600多噸的自來水廠,可滿足集鎮區內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程控交換機電話容量達10000門,各村委都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發射塔4個,全鎮移動信號覆蓋面廣。全鎮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8%以上,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集鎮市區接通與縣城聯網的光纜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節目達20套。開通了信息網絡,建立了“數字村鎮”。鎮上設有圖書館、影院、歌舞廳、賓館、飯店、茶座,文化、娛樂、旅游等設施齊全。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糧食作物以優質水稻種植為主,經濟作物以金桔、沙田柚、板栗、柿子、橙子、溫州柑、生姜、辣椒、玉米、花生等為主,金桔、沙田柚、板栗、柿子堪稱白沙鎮四大名果。其中金桔2003年榮獲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3年種植面積達15000畝,年產1.8萬噸,為全國最重要的金桔產區之一;全鎮優質苗木培育達5000多畝,成為全國有名的優質苗木培育的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