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拾棉莊村委會[120114206201]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六大莊村委會[120114206202]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六里莊村委會[120114206203]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大白馬港村委會[120114206204]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小白馬港村委會[120114206205]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邱莊村委會[120114206206]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大高口村委會[120114206207]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小高口村委會[120114206208]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東柳店村委會[120114206209]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上殷莊村委會[120114206210]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曹子里后街村委會[120114206211]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曹子里前街村委會[120114206212]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六小莊村委會[120114206213]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楊堿廠村委會[120114206214]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朱家碼頭村委會[120114206215]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陸掘河村委會[120114206216]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南掘河村委會[120114206217]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劉山莊村委會[120114206218]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西掘河村委會[120114206219]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北掘河村委會[120114206220]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掘河店村委會[120114206221]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東掘河村委會[120114206222]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掘河王莊村委會[120114206223]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西柳店村委會[120114206224]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蔡楊莊村委會[120114206225]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前臺村委會[120114206226]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后臺村委會[120114206227]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肖店村委會[120114206228]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郭家莊村委會[120114206229]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汊百戶村委會[120114206230]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后蘇莊村委會[120114206231]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前蘇莊村委會[120114206232]
- 天津市武清區曹子里鄉南齊莊村委會[120114206233]
長途區號:022 | 郵政編碼:301700 | |
車牌號碼:津 | 行政代碼:120114(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武清區 | 行政級別:鄉 |
毗鄰城區,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運河東畔,她就是久負盛名的絹花之鄉----曹子里。33個自然村的兩萬一千多男女老幼在五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過著沸騰的生活,時代賦予這個古老的鄉鎮以嶄新的風韻。
遠在遼宋時代,山東、山西兩省的移民匯集到這里,在這方熱土上生息、繁衍。乾隆皇帝也曾兩次因視察水利而從曹子里經過,他當年在汊百戶村南隨手丟棄的棗核,破土而出,如今歷經360多年風雨洗禮的兩棵棗樹仍然郁郁蔥蔥,果實累累,記載著歲月的滄桑巨變;曹子里獨具匠心的手工絹花,曾作為清朝的御用貢品,上京進獻。古往今來,曹子里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
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絹花工藝已成為該鄉的主導產業。特別是近幾年,該鄉充分發揮絹花產業綜合成本低、技術勞動力密集、營銷網絡暢通的優勢,政府在用地、水電、資金、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植服務力度,目前已發展絹花專業戶408戶,出現絹花專業村6個,從業人員4600人,開發出近百個系列,100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行銷全國各地并出口到俄羅斯、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年出口額達3600多萬元。如今絹花產業已成為這個鄉實現非農轉化的現實渠道。
以此為依托,2002年,鄉黨委、政府著力打造優越的發展環境,創建了面積為1.27平方公里的花城產業功能區,拓展招商渠道,優化軟硬環境,擴大投資領域,受到越來越多中外客商的青睞,現已形成了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電子、毛紡織等五大支柱行業。當您走進花城產業功能區,映入您眼簾的是寬闊筆直的柏油馬路四通八達;充裕、便捷的電力、通訊網縱橫交錯;綠蔭掩映、草坪與鮮花相間的一座座花園式現代企業拔地而起,到目前,已有111家企業入駐產業區,招商引資總額達4.83億元,幾年間,安置就業人員5400多人。產業區已成為全鄉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圍繞著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近年來,該鄉確立了畜牧業主體地位,狠抓奶牛這項極具發展潛力的主導產業,采取小區聚集,科學養殖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奶牛業,到目前,已建成奶牛養殖小區5個,奶牛存欄3908頭,日產鮮奶41噸,帶動3萬多畝秸稈轉化,實現了良性循環,促進了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