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灌溪鎮居委會[360826112001]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古坪村委會[360826112200]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坎下村委會[360826112201]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碧山村委會[360826112202]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田心村委會[360826112203]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井邊村委會[360826112204]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灌溪村委會[360826112205]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沙坪村委會[360826112206]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界溪村委會[360826112207]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睹碑村委會[360826112208]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灣溪村委會[360826112209]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桃源村委會[360826112210]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段坑村委會[360826112211]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綠竹村委會[360826112212]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架竹村委會[360826112213]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陽丘村委會[360826112214]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村前村委會[360826112215]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雁門村委會[360826112216]
- 江西省泰和縣灌溪鎮田邊村委會[360826112217]
長途區號:0796 | 郵政編碼:343000 | |
車牌號碼:贛D | 行政代碼:360826(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泰和縣 | 行政級別:鎮 |
灌溪鎮位于泰和縣東部,距縣城46公里。全鎮所轄面積163平方公里,下轄18個村委會,19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526人。
一九四九年元月泰和解放初期仍沿用鄉、保、甲制,同年10月取消保、甲制,建立區、鄉人民政府,鄉屬第四區。一九五六年擴區并鄉,灌溪鄉屬沙村管轄,當時叫睹碑鄉。一九五八年公社化,睹碑鄉改為古坪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改為灌溪鄉,二00一年撤鄉建鎮至今。
境內丘陵起伏,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仙槎河經我鎮腹地注入仁善河匯入贛江,319國道支線陽沙公路南北貫通,鄉村公路由東至西,村村通公路,交通較為便利。
全鎮耕地面積4.7萬畝,人均耕地面積2.0畝,主要以農業為主,農作物以優質水稻為主,是我縣優質稻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年糧食產量為4810萬余斤。主要經濟作物有:黃姜、柑桔、檳榔芋等,并建立了占地600余畝的“富康黃姜生產基地”。在農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飼養業。全鎮養殖業以養商品牛為主,是全省肉;厥痉舵偅瓿鰴谏唐放2000余頭。家禽飼養量21萬羽,出欄生豬2.0萬頭,水產品總量達78.7噸。
灌溪鎮具有一個占地近萬平方米的圩鎮,圩鎮規劃合理、基礎設施完備,人流、物流量大。
中國科學院與江西省政府共同創辦的千煙洲紅壤綜合開發試驗站坐落在我鎮,它是江西省“山江湖”綜合開發治理試驗示范基地、國家區域農業綜合發展試驗示范區、中科院生態系統網絡(CERN)基本站之一。屬我國中亞熱帶典型紅壤丘陵區,土地況面積204公頃,含三個小流域,81個小山丘。經過近20年的改造和人工生態恢復,已經形成草丘間塘,河谷灘地果魚糧,畜牧水產相成鏈,加工流通兩興旺的喜人景象。
灌溪鎮近幾年以泰和縣工業園區為載體,積極引進外資,創辦工業,現已投產的工業企業有1家,正在建設的有2家,正逐步突破我鎮工業基礎薄弱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