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沿江鄉 溫春鎮 |
長途區號:0453 | 郵政編碼:157000 | |
車牌號碼:黑C | 行政代碼:231005 | |
隸屬政區: 牡丹江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西安區總面積325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157000。代碼231005。區號:0453。拼音:Xi'an Qu。
行政區劃
西安區轄6個街道、1個鎮:先鋒街道、火炬街道、立新街道、牡丹街道、江濱街道、沿江街道、溫春鎮。
歷史沿革
1937年牡丹江設置市的建制后,分屬南區、西區和中區。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始設西安區。1948年9月,將長安區并入西安區。1952年1月,調整區劃,改設第三區。1956年9月,撤銷區的建制,改設西安等街道辦事處。1958年1月,撤銷街道辦事處,復設西安區。1960年8月,改稱西安人民公社,并將原郊區的溫春、沿江農村公社劃歸西安公社領導。1962年1月,將農村公社劃歸新設立的郊區管轄。1968年撤區,分別成立先鋒等公社,1970年初合并改稱奮斗公社,同年10月改稱先鋒區。1980年6月,恢復西安區名稱。區下分設街道辦事處。
1992年,西安區 牡丹江市管轄的市轄區。位于牡丹江市城區西南部,牡丹江北岸,東以太平路與東安區分界,南至江堤,西與郊區毗連,北與愛民區為鄰。全境地勢平坦,總面積12.9平方公里。全區分設先鋒、火炬、立新、牡丹4個街道辦事處,牡丹街道辦事處所轄區域是朝鮮族聚居區。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1 1.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99%;朝鮮、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3%,而朝鮮族人口則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0%。區政府駐地西長安街中段路南。 (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2000年,西安區轄6個街道、1個鎮、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8661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先鋒街道 27181 火炬街道 36420 立新街道 22432 牡丹街道 9307 江濱街道 11597 沿江街道 31248 溫春鎮 34265 沿江鄉 14169
2005年,西安區轄6個街道、1個鎮、1個鄉:先鋒街道、火炬街道、立新街道、牡丹街道、江濱街道、沿江街道、溫春鎮、沿江鄉。
先鋒街道 轄6個社區:水道社區、郵政社區、新立社區、西三社區、西二社區、西一社區。
火炬街道 轄9個社區:解放社區、昌德社區、日照社區、圓明社區、利民社區、大平安社區、松北社區、北園社區、愛民社區。
立新街道 轄7個社區:新興社區、立新社區、西四社區、共信社區、西長安社區、西牡丹社區、海浪社區。
牡丹街道 轄2個社區:東丹社區、水電社區。
江濱街道 轄2個社區:通江社區、江橋社區。
沿江街道 轄9個社區:西苑社區、南湖社區、聯合社區、南江社區、大安社區、專糧社區、濱江社區、海浪社區、空調社區。
溫春鎮 轄11個社區、8個村委會:果樹場社區、畜牧場社區、農校社區、農研社區、林場社區、農機校社區、溫春二中社區、新興社區(水泥集團)、奮斗社區(水泥集團)、太平社區(水泥集團)、東山社區(水泥集團)、溫春村、共榮村、敖東村、黑山村、新立村、燒鍋村、東和村、樓房村。
沿江鄉 轄9個村委會:南江村、立新村、共民村、西苑村、大莫村、小莫村、海浪村、卡路村、新安村。
* 以上由根據《牡丹江市2005年代碼》整理 *
2007年8月24日,黑龍江省民政廳(黑民區[2007]106號)批復:經省政府批準,牡丹江市撤銷西安區所轄的沿江鄉,將其行政區域并入溫春鎮。溫春鎮人民政府仍駐溫春村。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