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加會鎮 馬屯鎮 張秀屯鄉 王常鄉 恩察鎮 新屯鄉 唐林鄉 肖張鎮 棗強鎮 |
長途區號:0318 | 郵政編碼:053000 | |
車牌號碼:冀T | 行政代碼:131121 | |
隸屬政區: 衡水 | 行政級別:縣 |
棗強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東經115°35′~58′,北緯37°08′~35′之間,總面積892.3平方公里。東隔清涼江與景縣、故城相望,西臨冀州市,南靠邢臺地區南宮市,北接桃城區、武邑縣。縣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124公里。 是國務院確定的對外開放縣。現轄5鎮6鄉,總面積829平方公里,人口37萬。 棗強縣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商末丞相裘祖比干曾在大營一帶居官。蜚聲中外、天下欽仰的西漢巨儒董仲舒在此攻讀、傳道,雕于明代的董子石像至今猶存。歷史、文化的力量塑了棗強人淳樸、厚實之風范,熱情、誠懇之性格。 棗強的投資環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京九鐵路貫穿全境。通訊便捷,萬門程控電話已開通。社會穩定,條件優越,環境寬松,服務設施和水平堪稱一流。
行政區劃
1995年以前,棗強縣轄26個鄉鎮,其中6個鎮、20個鄉,6鎮為棗強鎮、大營鎮、恩察鎮、加會鎮、馬屯鎮、肖張鎮,20個鄉為康馬鄉、門莊鄉、滕村鄉、孟屯鄉、宅城鄉、張秀屯鄉、崔莊鄉、卷子鄉、婁子鄉、張米鄉、石村鄉、金子鄉、新屯鄉、王均鄉、唐林鄉、吉利鄉、流常鄉、王常鄉、臣贊鄉、吉科鄉。
1996年實行撤鄉并鎮,棗強縣原有26個鄉鎮撤并為11個鄉鎮,其中6個鎮、5個鄉。由原棗強鎮、康馬鄉、門莊鄉、滕村鄉、孟屯鄉、宅城鄉6個鄉鎮合并為現在的棗強鎮,原大營鎮、張米鄉、石村鄉、金子鄉4個鄉鎮合并為現在的大營鎮,恩察、加會、肖張、馬屯仍保留原建制鎮,原馬屯鎮、流常鄉、吉科鄉3個鄉鎮合并為現在的馬屯鎮,原新屯鄉、婁子鄉2個鄉合并為現在的新屯鄉,原張秀屯鄉、崔莊鄉、卷子鄉合并為現在的張秀屯鄉,原唐林鄉、吉利鄉2個鄉合并為現在的唐林鄉,原王常鄉、臣贊鄉2個鄉合并為現在的王常鄉,王均鄉仍保留原建制。
棗強縣6個鎮的建制時間分別為:棗強鎮、大營鎮于1984年6月建制,馬屯鎮于1987年1月建制,肖張鎮于1991年1月建制,恩察鎮于1993年12月30建制,加會鎮于1998年12月24日建制。
自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
棗強縣屬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除索瀘河兩岸有少許沙丘外,地勢平坦,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23?D29米。在總體平坦之中,尚有不少洼地:重點大洼12個,小片洼地500多個。
二、土壤類型
據二次土壤普查,棗強縣土壤以潮土為主,有兩個土類,4個亞類,8個土屬,48個土種,在93910.47畝耕地中,有沙質土13917.6畝,沙壤土132925.95畝,輕壤土712199.16畝,中壤土80033.76畝。土壤礦物質養分較為豐富,但有機質、速效氮、磷養分缺乏,易受旱澇、鹽堿化威脅。
三、水資源
地上水:多年平均降水量521.8mm,2001,年平均降水量為525.5mm,平均徑流深1.5mm(多年13.0mm),2000年末至2002年初通過清涼江引黃輸水,全縣總入境水量22175.7萬立方米,總出境水量21757.6萬立方米。
地下水:2001年全縣地下水資源量為5411.8萬立方米,加上2~3g/1和3~5g/l微咸水量,地下水總量為9403.7萬立方米,2001年末全縣淺層地下水平均埋深為13.06米,深層地下水平均埋深63.82米。
水資源利用情況:2001年全縣用水總量20686萬立方米,其中農灌用水18896萬立方米,工業用水805萬立方米,城鎮用水92萬立方米,農畜用水893萬立方米,分別占總用水量的91.4%、3.9%、0.4%和4.3%。
水利工程及橋梁情況:全縣現有兩河十渠和150個小蓄水坑塘。截至2002年8月底全縣有完好機井7955眼,其中深井2201眼。至2001年末全縣共有164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