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4区,8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久久电影tv

[登錄] [免費注冊]
中國電商物流網
首頁 物流新聞 物流公司 物流設備 物流專線 物流展會 同城物流 同城快遞 同城搬家 同城配貨 快遞網點 郵編查詢 行政區劃
當前位置:行政區劃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大理市

更新時間:2021-02-20

大理市介紹


行政區劃:挖色鎮 海東鎮 喜洲鎮 銀橋鎮 灣橋鎮 鳳儀鎮 大理鎮
長途區號:0872郵政編碼:671000
車牌號碼:云L行政代碼:532901
隸屬政區: 大理行政級別:縣級市

  大理州地處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東經98°52'~ 101°03',北緯24°41'~ 26°42'。海拔2090米,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自治州首府駐大理市下關,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總面積達29459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3.7%,壩區面積占16.3%。東西最大橫距達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縱距達270多公里。
  大理地圖:
  
  大理地圖交通航空
  大理的機場位于鳳儀鎮和海東鄉交界處,距離大理市區12公里。目前,大理的民用機場只有飛往省內昆明、西雙版納的航班。 如果從麗江到大理的話,可讓納西凈地客棧代為聯系班車。
  從下關到大理機場可乘7路公交車,如果打的的話約需80元。在下關建設路上的一些大賓館和旅行社內,都可以購票。
  鐵路
  從大理至昆明或至全國各地的火車票,在交通飯店大廳內或火車站可以買到,交通飯店售票時間:8:30-17:30。
  K9616次列車晚上19:26從大理出發,次日早上05:07抵達昆明,硬座52元/人,臥鋪90元/人;K9610次列車(空調)晚上21:43從昆明出發,次日早上06:15抵達大理。
  公路
  大理地區的交通以公路為主,214國道和320國道在此交匯,通達各地。大理距離昆明300多公里,兩地有高速公里連接,約需4-5小時。另外,游客可在大理護國路,復興路上的酒吧、旅行社、小餐館內買到開往麗江、中甸的車票。
  下關有三大長途汽車站,令人欣喜的是這三大汽車站都集中在建設路,其中有兩個車站在街的同一側,距離非常近。(詳見主要班車表)
  大理客運總站
  其中最大的汽車站是大理市客運總站,位于建設路21號,大部分的高快車都從這里出發,車站中有一個獨立的高快車(豪華長途汽車)候車室。
  從大理開往麗江的高快車每天4班車,發車時間為8:30,9:30,14:00,19:00,車程3小時,車費50元。
  開往中甸的高快車早上9:00發車,下午15:00即可到達,車程9小時,車費85元。此外,還有一些發往各個方向的車次,車費可能較便宜,車速較慢。
  客運服務站
   是大理第二大汽車站,這里有開往各地的高快車,由于客運服務站與大理市客運總站距離非常近,因此游客們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兩個車站中挑選最方便的線路。
  大運車站
  位于建設路,大運賓館旁,與大理市客運總站相對,這里前往昆明最便宜的長途汽車車費為50元。
  內部交通
  出租車
  
  大理市區夜景 游客從下關前往各旅游景點都十分方便,大理市內的出租車起步價一般為5元,每公里加價1.4元,桑塔納起步價為6元,每公里加價1.6元。(晚上10點后起步價6元,12點后10元)
  自行車
  如果打算在大理古城周圍逛逛,租輛自行車是不錯的選擇。如大理古城博愛路紅山茶賓館旁就有自行車出租,租金是10-12元/天,需要押金。
  游船
  如果想暢游洱海,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前往下關北面的洱海碼頭乘坐游船。游船通常在每天清晨8:30出發,參考費用70-80元,建議游客提前一天購票。參加旅游團的話旅行社都會安排好的。
  歷史沿革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大理曾有著顯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漢之際,大理是“蜀·身毒國道”(從四川成都,經云南大理、保山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經之地,這條通道,對促進大理地區和內地的聯系、促進中國和東南亞諸國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
  大理地區是云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遺址廣泛分布在以洱海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圍。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先民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種植水稻,馴養家畜,從事采集、漁獵,創造了大理地區的遠古文明。漢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前105年),漢王朝在大理地區設置了葉榆、云南、邪龍、比蘇4縣,屬益州郡管轄,從此大理地區正式納入了漢王朝版圖。東漢時期,大理地區屬永昌郡,蜀漢時期分屬永昌、云南2郡;晉朝時分屬寧州的永昌、云南2郡,劉宋王朝時分屬寧州的云南郡、東河陽郡、西河陽郡,南齊時期分屬寧州的云南郡、東河陽郡、西河陽郡、永昌郡;隋代屬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區置有“八州十七縣”,麟德元年(664年),改屬姚州都督府。8世紀30年代,洱海地區“六詔”中的南詔,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詔為一,統一了洱海地區,建立了南詔國。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南詔權臣鄭買嗣發動宮廷政變,建立了大長和國,南詔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后晉天福二年(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進軍大理,推翻了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南宋寶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軍滅大理國,建立云南行省。南詔、大理國歷唐、宋兩朝,達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政治統一體,奠定了祖國的西南邊疆,推動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東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區設立了上下二萬戶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設路、府、州、縣,大理地區分屬大理路、鶴慶路、威楚路和云龍甸軍民府。明代,大理地區分屬大理府、鶴慶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區分屬大理府、麗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隸廳。1913年,大理地區屬滇西道。1929年,國民政府實行省、縣兩級制,大理地區設祥云、彌渡、賓川、鳳儀、蒙化、大理、永平、云龍、漾濞、鄧川、洱源、劍川、鶴慶13縣。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鶴慶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專員公署建立,轄下關、大理、鳳儀、鄧川、賓川、祥云、彌渡、蒙化、云縣、緬寧、順寧(鳳慶)、永平、漾濞、云龍、洱源15縣市。1956年,云縣、緬寧、順寧3縣劃歸臨滄專區,麗江專區的鶴慶、劍川2縣劃歸大理專區。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定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市11縣,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祥云縣、賓川縣、彌渡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永平縣、云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區設葉榆縣,直至南北朝葉榆縣的建制一直未變。唐初,洱海地區“六詔”中的蒙舍詔勢力漸強,在唐朝支持下,于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統一“六詔”,建立南詔國。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詔國都城由巍山遷至太和城(今大理蒼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遷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帶)。南詔與以后建立的三個王朝及大理國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從公元8至13世紀的唐宋五百多年間(即從公元738年南詔國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國覆滅),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詔、大理國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國滅亡后,仍然將云南政治中心設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遷至昆明,但大理仍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襲至今。
  行政區劃
  大理州轄1市11縣,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祥云縣、賓川縣、彌渡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永平縣、云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全州130個鄉鎮、辦事處(其中民族鄉17個、鎮16個、辦事處2個)、1098個村公所,并設有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一個省級旅游度假區。市政府駐下關。
  自然概貌
  大理州地處云貴高源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點蒼山以東、祥云以西為中山陡坡地形。境內的山脈主要屬云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劍川與怒江州蘭坪白族自治縣交界處的雪斑山是州內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點是云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30米。州內湖盆眾多,面積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個,面積共71.49平方公里。占全州總面積的6.6%。盆地多為線形盆地,呈帶狀分布,從西向東排列為6個帶。第四紀山岳冰川遺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區,大理點蒼山是我國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主要河流屬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條,呈羽狀遍布全州。州境內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青海湖8個湖泊。洱海位于大理市境東部,是云南省第二大內陸淡水湖泊,風光明媚,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大理主要自然風光旅游景點/景區:雞足山 ·南詔風情島 ·劍川石寶山 ·大理云景 ·鳥道雄關 ·洱源 ·劍川滿賢林 ·彌渡縣東山國家森林公園·天龍洞·百鳥朝鳳 ·云龍天池·天池 ·云弄峰
  人文景觀
  大理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在大理古城及周圍分布甚廣,它們以古城為中心,沿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呈線狀分布。大理市現已確定不同級別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處。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修建并完整保留至今的大理古城,屏山鏡水環境優美,古樸典雅生意盎然,并成為當地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遺址(含南詔德化碑),省級元世祖平云南碑、蒼山神祠、佛圖寺塔、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等文物古跡,縱貫了唐(南詔)、宋(大理國)、元、明、清及民國等各個歷史時期。 
  大理主要人文古跡旅游景點:崇圣寺三塔 ·云南驛古鎮 ·巍山古城 ·白族村寨周城(扎染之鄉) ·嚴家院 ·劍川木雕 ·千年白族村 ·云龍太極圖 ·大慈寺火葬墓群 ·虎頭山古建筑群規范化富貴花
  民族文化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個以白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境內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漢等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俗民情,絢麗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禮,風趣的掐新娘活動,意味無窮的取乳名和搶名習俗,一馱谷子換一馱梨的古樸交易,簡樸的回族葬禮,組成了特有的民族風俗“大觀園”。云南白族有140多萬人,80%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繼電影《五朵金花》蟄聲中外之后,白族姑娘個個被中外友人統稱為“金花”,白族小伙則被稱作“阿鵬”。金花、阿鵬們流傳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從白文“山花碑”到現在還在演唱的三七一五句式的白族調和大本曲;有著各種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和集市,如:繞三靈、栽秧會、三月街等
  大理地方文化燦爛,民族風情濃郁。大理作為數百年云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滇西大城的地位,文人名流薈集,史籍文獻甚豐。加之,在當地占主要地位的白族人民,文化素養歷來較高。因此,明、清以來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歷代以來人才輩出。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傳文化、東南亞文化及當地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悠久歷史燦爛的古代文化;是中華文化鏈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白族人民從服飾、住居、婚嫁、信仰、習俗以及慶典節日,都充滿著獨特的民族情趣,這些濃郁的民族風情,增添了古城的歷史文化氣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歷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大理歷史文化名城同時榮戴國家級大理風景名勝區雙重桂冠。大理風景名勝區主要含蒼山、洱海、白族風情以及大理、巍山歷史文化名城。
  白族婚禮
  白族婚禮有人曾概括地說,在大理地區參加白族人家的婚禮,不僅能品嘗到白族的名優特產食品、佳肴,看到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而且還能體驗到一次難得的妙趣橫生的獨特民族風情。
  白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過去婚姻多由父母包辦,男方要付昂貴的聘禮,舉行婚禮時還要花費很多的錢財。現在雖隨時代的發展有很大的改進,但至今還保留有傳統的古老的風情習俗。
  男女經過自由戀愛或經人介紹,經定婚確定關系后,在舉行結婚時,男方要在正喜日(即結婚日)之前,請人搭好彩棚。并在結婚正喜之日前一天晚上,要邀請鄉寨中會唱演戲的人來唱戲(俗稱板凳戲,即一人拉琴,幾人扮不同角色演唱人或請人唱帶有恭喜祝賀之詞的吹吹腔(即用嗩吶伴奏)、大本仙等曲調。人們一邊吃、喝、品嘗著主人擺下的果品、茶水。 酒,一邊唱,一直唱到半夜三更,在座的人不分老少、男、女,品食一碗圓宵,以示預先慶賀大團圓。
  第二天,即正喜之日,從早上起便開始擺宴待客,當來賓開始品嘗果酒后品食酒菜佳肴時,新郎在一個陪郎的陪伴下, 踩著嗩吶吹奏起的“龍上天”樂曲,一桌一桌地給客人們敬酒、敬萊,而這敬法要跪著雙手托盤把酒、萊(只一盤或一碗茶)一敬上。迎親時,有的地方新郎不去,迎親的陪郎、陪女在媒人率領下,在嗩吶聲中去迎親。到了女方家門口嗩吶手要用力高聲吹奏“蜜蜂過江”、“大擺隊伍”、“迎親調”等內容歡快、熱烈的樂曲6次,女方家才由幾位年長的男女親戚數人出來招呼迎新的人進門。然而,有趣的是,有的地方迎親的人剛要邁進門,就被女方家的幾位老人攔住路,用出幾副對子(即楹聯)或提幾個意想不到的問題等類的語句,如:“你們從哪里來?”“路上碰見什么?”讓媒人或新郎回答,人們把這一習俗叫“路考”。這一問一答不僅要靈機應變,而且還要講究決,對答如流和有風趣,顯得很有學問。若哪一方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常常會引起一陣陣爽朗而又充滿喜氣、歡樂、愉快的笑聲。有的地方迎親時新郎必去,同樣碰到“路考”,人們稱 “考姑爺”或“考新郎”。
  迎親的人們進門后,女方家便由4個或6個小男孩逐一給他們敬獻苦茶、甜茶、糖茶。然后由媒人(或新郎)給女家父母、兄嫂、長輩拜堂、敬酒,女方父母給煤人小孩披掛一道紅彩。這時新嫁娘(新娘)要大聲哭起來,人們把這哭稱為“哭 嫁”。一般是先哭父母,后哭兄嫂、弟妹、長輩、女伴,這哭不僅一邊哭,而且一邊成段成段地哭唱父母養育之思,兄嫂。 弟妹之情,伙伴友誼,長輩的關心愛護,今后自己不知如何生活等,若遇到妯娌不和就趁這時也借哭之機,用調子哭唱出自己心中的不平,然后才隨迎親的人出門。在去新郎家的路上,有的地方新娘是坐轎或騎馬,在歡快、激越的嗩響樂曲聲中上路。
  迎親的隊伍還沒回到男方家,早已有男方家的長輩在門口相迎。人們一進門,新媳婦便在伴娘及男方女長輩的簇擁下上樓進行梳妝打扮。在新娘梳洗打扮時,在樓下從樓梯口到新房的必經處,早已等候著準備指新娘的人們,據說這格新娘的習俗是為了沾喜氣而留傳下來的。待新娘裝扮好,準備入洞房前,只見兩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舉著用松明點燃的火把,在人們喜悅歡樂聲中,從樓梯口飛步跑向洞房,隨之新媳婦在兩個伴娘的簇擁下,在人們爭相掐新娘的舉動和嬉笑聲中大步跑進了洞房。 洞房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門上掛有一把篩子,內安有一面鏡子,鏡子上又安放著一張弓,弓上有并排散開欲射向前方的三支箭。這些吉祥物是祝賀一對新人今后生活勤勞、勇敢。 幸福的象征。新媳婦進洞房后片刻,便開始舉行拜天地、拜父 母儀式。有的地方是在進洞房之前便舉行了拜天地、拜父母儀式。有的地方一對新人入洞房時,風趣的是倆人都不約而同地爭坐枕頭,據說誰先坐到枕頭上,今后就誰當家,不過,這只是為風趣增添一分歡樂,往往是女先男后,那也奉行和符合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習慣。然而,這時不知是誰在那盆暖和又象征興旺的炭火里理好的辣子面發揮了奇效,辣味直嗆得新郎、新娘流淚,嗆得不時消鼻涕、打哈欠,逗得出出進進洞房的人們笑聲不絕,使洞房洋溢著一種獨有的喜氣。一陣嬉笑過后,辣味嗆過,夫妻喝交杯酒,以示相敬相親,永結同心,恩愛白頭。晚上有的地方新媳婦由女方長輩二人和伴娘及男方家長輩婦女數人相陸在一起吃“細巫席”(即新娘席)。席散后, 有的地方在陣陣歡快的噴吶聲中,開始舉行“除拜”(即拜親) 儀式,“除拜”就是由新媳婦拜男方長輩,受她一拜的人都會得到她親手加工制作的布鞋一雙,上輩人接過鞋子,多少要給她幾元錢或一點禮品。最后由新娘下輩人、鄰里小孩一齊拜新娘,每人都會得到一份喜錢或一件禮物。這時老者笑吟吟,小者心花怒放,圍觀的人常常在嗩吶聲中爆發出一陣陣歡樂的笑聲;使婚禮增添了不少的歡樂和熾熱的氣氛。 待“除拜”結束,年輕人便一齊擁入洞房,一邊品嘗新媳婦由娘家帶來的果品,一邊在嬉笑聲中開始進行鬧洞房的風趣活動。
  白族文化藝術
  白族在長么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創造出極其光輝燦爛的文化,對祖國的科學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遠在新石器時代,占硅先民就會種植水稻、大麥、小麥、豆、麻等多種植物,到南調時修治了“殊為精好”的山田,在蒼山玉局峰頂修建了“橫渠道”和“高河”水利工程,引十八溪水,“灌因數萬頃”。歷法、天文氣象、醫學等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如曲人白族學者周思源著的《太和更漏中星表》、清代浪彎何中基的《星象考》、陳洞天的《洞天秘典注》、李星嫁的《奇驗書方》、趙予羅的《本草別解》、《救疫奇方》等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白族人民在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也具有聲越的才能,不少遺跡至今仍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外聞名的大理三塔,主塔高六十九點一三米,分十六級,造作精巧,,近似西安大雁塔,雖歷千余年的風雨剝蝕和地震搖撼,仍巍然屹立。朝川石寶山的石窟人像,為唐宋時代勞動人民精心雕歌技藝高超,人物體態多姿、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此外,還有大理弘圣寺塔、蛇骨塔和彌渡銅柱鐵廟,以及南沼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等建筑雕刻,都是極為寶貴的歷史文物。白族繪畫藝術也是豐富多采購。
  公元八九九年張顧、主奉宗所繪的《南餾中興國史畫卷》,千一七二中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的《大理面卷》,是現存的古代白族人民創作的名畫,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反映了古代白族人民的高度藝術成就。曰旗人民還創作了不少精美的壁畫、版畫、雕塑和木刻。白族在史學上也有豐富的遺產。早在唐宋時代已有《張氏國史》、《白史》、《國史》等著作出現。元代則有《白古疆》、《玄峰年運志》等書問世。這些書籍今雖俠亡,但片斷章節還散見于明代著作和碑文中。明清兩代,白族學者對白族掌效普遍進行整理,如朗代楊鼎著有《南謂通記》十卷,黑新翟著《西南列國志》百卷,此外,還有無名氏的《自古通記淺述》、清囂善慶的《云龍野史》等,這些著述都保存了很多史料。白族史學者,還編著了許多地方志書,明代有李元陽的《大理府志》和《萬歷云南通志》等,清代張相度套《太和縣志》,洱源王澎主編過《道光云南通志稿》二百一十六卷,關將正史中有關云南重要史料緝出編成二十一卷的《云南備征志》,對云南史料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洱源由日學者楊瓊寫過《滇中雜瑣》。
  清末劍川趙藩編纂了《云南叢書》二百種,《舉襲公年譜》四卷、《滇中兵事記》二十卷等。愛國詩人趙式銘著有《白文考》、《紹文考》、《么些文考》、《漢書傳補窿》、《云南光復志》、《考察四川灌縣堰工利病書》、《滇冠辨略》等。周錘藏主持過編寫卷跌措策的《新纂云南通志》工作。草擬有《天南電光集》等。這些都對云南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保存,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白族人民具有悠久文化傳統,有豐富多采的民間文學藝術。歷代白族人民創作的《創世紀》、《九隆神話》、《杜朝選》、《段赤城斬解》(又名《蛇骨塔》)及《火燒松明樓》、《望夫云》、《額角莊》、《鳥吊山》、《海西海》、《小黃龍與大黑龍》等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胎炙人口。它們從各個方面描繪了白族人民的生活、生產和斗爭,為白族人民世代傳誦。這些傳說故事都具有獨特的構思,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情節曲折,想象豐富,人物性格突出鮮明,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解放后經發掘整理,已編出《白族文學史》、《白族民間傳說故事集》等,為我國文學藝術寶庫。
  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電影《五朵金花》曾將白族的這些風情活靈活現在廣大群眾面前,已為人們所熟悉。他們所唱的民歌,包括“白族調”、“對口山歌”、“小調”、“本子曲”等幾大類,一般用三弦、四吶或樹葉伴奏。各地的唱腔和音律都有不同的風格,大理的高吭喊亮,劍川的委婉流暢,洱源西山的優美動人。但都采用“三七一五”格律,講求壓韻,且一韻到底。對口山歌和小調,多用吸語唱,稱為“漢曲”。古代白族先民就創造出詩歌舞蹈緊密結合的“蹈歌”,后來發展成為富有地方民族特點的舞蹈,著名的有“霸王鞭”、“八角鼓”、“雙飛燕”、“龍燈舞”和“獅子舞”等。其中“獅子舞”,在南詔時已傳人中原,曾在長安皇宮蔭德殿中為唐德宗演出。《南詔奉圣樂》則被列為唐朝是四部樂曲之一,豐富了祖國的音樂和舞蹈藝術。白族曲藝“大本曲”,是在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約始于明代,曲調共有三腔九板十八調。演唱時白、漢語夾用,以三弦伴奏,音樂隨唱詞而變化,曲調悠揚婉轉,輔以表情與手勢,能表演出復雜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心理活動,已具有戲劇的雛型。近代著名的歌手是劍川張明德、大理的黑明星、楊漢等老藝人。解放后,在黨曲文藝方針指引下,在白族“大本曲”和“吹吹腔”兩種傳統曲調基礎上,形成一個新興民族劇種——白劇,它的唱詞仍采用“三七一五”的民歌形式,唱腔有三十多種。演唱時以四購、鑼鼓伴奏,歌舞結合,具有高亢激越、熱烈歡暢的特色。一九六二年正式成立了大理州白劇團,曾先后編演過《杜朝選》、《火燒磨房》、《寨儀下科》等戲,后來叉到昆明、成都、北京等地演出了《蒼山紅掏》、《紅色三弦》、《望夫云》等大戲,深受各族人民喜愛。現在,白劇正以嶄新的內容和傳統形式反映白族人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生活,成為百花園中又一技瑰麗的奇葩。
全國城市行政區劃查詢
Copyright © 2012-2025 sd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電商物流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绍兴市| 绵阳市| 新野县| 玉林市| 台州市| 平远县| 扎囊县| 溧水县| 永康市| 正宁县| 武川县| 华坪县| 旺苍县| 南川市| 胶州市| 仪征市| 剑阁县| 青田县| 十堰市| 阿图什市| 云霄县| 乐昌市| 江华| 东光县| 盖州市| 苏尼特左旗| 兰考县| 年辖:市辖区| 海丰县| 鄂托克旗| 靖江市| 清水县| 元江| 黔西县| 德保县| 兴义市| 金湖县| 蕉岭县| 永昌县|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