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西村村委會[410181111201]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東村村委會[410181111202]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塢羅村委會[410181111203]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羅口村委會[410181111204]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常封村委會[410181111205]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滹沱村委會[410181111206]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堤東村委會[410181111207]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桂花村委會[410181111208]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李窯村委會[410181111209]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山東村委會[410181111210]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趙窯村委會[410181111211]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窯嶺村委會[410181111212]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張溝村委會[410181111213]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圣水村委會[410181111214]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車元村委會[410181111215]
-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五嶺村委會[410181111216]
長途區號:0371 | 郵政編碼:450000 | |
車牌號碼:豫A | 行政代碼:41018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鞏義市 | 行政級別:鎮 |
西村鎮位于鞏義市區西南 10公里處,方位為東徑112°7′,北緯34°38′。東與夾津口、涉村鎮交界;南與夾津口、魯莊鎮接壤;西與魯莊、芝田鎮為鄰;北與芝田、北山口鎮相連,總面積90.8平方公里。轄西村、東村、塢羅、羅口、常封、滹沱、堤東、桂花、李窯、山東、趙窯、窯嶺、張溝、圣水、車元、五嶺16個行政村,193個村民組,59881口人,均為漢族。鎮治在西村村。
西村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淀深厚,名勝古跡眾多。北宋皇陵中的永安陵、永昌陵、永熙陵均在轄區內。陵區規模宏偉,陵臺巍峨壯觀,陵區內數百件石雕造像栩栩如生,堪稱我國最大的露天石雕博物館,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西村村東門里的秉禮學校遺址,是中共鞏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誕生地。大批的熱血男兒,從這里走向保衛祖國的最前線,如今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鞏義市最大的水庫——塢羅水庫,橫臥鎮區東部,碧波蕩漾,山峰奇秀,水天一色,是人們旅游休閑的好去處。歷史悠久的五岳廟,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龍泉寺,正在開發中的金牛山風景區、牛角溝風景區,都在描繪著西村靚麗的明天。
改革開放以來,西村鎮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八榮八辱”等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穩定,瞄準把西村鎮建成“工業強鎮、農業大鎮、商貿新鎮”的宏偉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科教興鎮”“園區建設”“項目驅動”“實事工程”為載體,拼搏創新,團結苦干,大力推進“工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化,城鎮一體化”的進程,出現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大局穩定,各業齊頭并進,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
西村鎮位于嵩山北麓,屬淺山丘陵區,地勢南高北低,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488毫米,無霜期242天。全鎮農村人口5.7萬人,占總人口的96%,土地總面積4.4萬畝,主產小麥、玉米、谷子、棉花、芝麻、油菜、中草藥材等。本著“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菜則菜,宜林則林”的原則,實現了規模化、區域化種植,國家農業開發陵洼萬畝示范區成為西村鎮的大糧倉。同時,蔬菜、食用菌、草莓、林果業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全鎮年產蔬菜100萬斤,食用菌240萬斤,占鞏義市市場銷量的半壁河山。還建起了四個養殖小區,養豬存欄43000頭,羊18000只,雞20萬只,傳統的糧、經二元結構已優化為糧、經、飼的三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