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大廟村委會[420323202200]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全勝村委會[420323202201]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鮑家河村委會[420323202202]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里泗溝村委會[420323202203]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黃興村委會[420323202204]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馬河村委會[420323202205]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鐵爐溝村委會[420323202206]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黃土梁村委會[420323202207]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魯家壩村委會[420323202208]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四莊坪村委會[420323202209]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萬興村委會[420323202210]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大營盤村委會[420323202211]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
車牌號碼:鄂C | 行政代碼:420323(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竹山縣 | 行政級別:鄉 |
湖北省竹山縣大廟鄉位于鄂陜交界,地處兩省三縣八鄉鎮結合部,雙邊群眾毗鄰而居,一腳跨兩省,鄉政府距離竹山縣城101公里,距離旬陽縣城77公里,自古就有朝秦暮楚的傳說。全鄉版土面積125平方公里、耕地2.1萬畝,下轄12個行政村、56個村民小組、13個鄉直機關、總戶數3575戶、總人口13660人。
大廟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歷史文化淵源流長。秦楚古長城、唐代著名將領吳琦、馬贊兵營遺址、建于清末的張家大院、高家大院、集鎮戲樓等古建筑,為人類文明留下了燦爛的藝術瑰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批又一批貧寒子弟勤學苦練,考入了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等高等學府深造,2001年竹山文理科“狀元”均被大廟籍學生雙雙奪冠。1992年,勤勞智慧的人民發明了地膜水稻,這被譽為“神膜”技術,很快在荊楚大地乃至全國廣泛推廣。
該鄉山場面積大、礦石資源豐富,林地面積18萬畝,境內縣鄉聯營天堂林場,其原始森林覆蓋面積4.4萬畝,起伏連綿、綠樹叢蔭的山脈,既是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又是一座天然贈賜的資然寶庫,山上有蕨菜、薇菜等山野菜,有銀杏、紅豆、樟榔等珍貴林木,有大鯢、野豬、羚羊、梅花鹿等國家保護動物;地下有石英石、硫鐵、煤炭等二十多種礦藏,鄉政府對面七寶寨就因該山蘊藏有綠松石、鐵、煤、銻土等七種礦石而得名,黃土梁鐵礦帶長達6公里,天堂石英石二氧化硅含量達96%,儲量在百萬噸以上,豐富礦藏,“遍地是金”。
發展才是硬道理。多年來,大廟干群不為鄉情所困,致力于振興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目前,全鄉以烤煙、黃姜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到8000畝,退耕還林8000畝,是“全縣烤煙生產先進鄉鎮”、“全縣退耕還林先進鄉鎮”、“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2003年,全鄉農村社會總產值3855萬元,財政收入144.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14元;電視光纖線路和手機移動基站開通,人畜飲水問題得到解決,公路通到村組,鄉集鎮初具規模,大廟至陜西過境道打開,加之得大路、大竹路,以大廟為中心,輻射周邊八鄉鎮交通架構逐步形成,時下,全鄉干群正朝著全面建設社會的目標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