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陸城鎮陸城居民委員會[430603101001]
- 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陸城鎮新港居民委員會[430603101002]
- 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陸城鎮新設村民委員會[430603101201]
- 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陸城鎮陸城村民委員會[430603101202]
- 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陸城鎮新港村民委員會[430603101203]
- 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陸城鎮香鋪村民委員會[430603101204]
- 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陸城鎮鋼鐵村民委員會[430603101205]
- 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陸城鎮涇港村民委員會[430603101206]
- 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陸城鎮洋其湖漁場[430603101207]
長途區號:0730 | 郵政編碼:414000 | |
車牌號碼:湘F | 行政代碼:430603(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云溪區 | 行政級別:鎮 |
陸城鎮位于岳陽市云溪區東北角,伴長江,倚洞庭,與湖北監利縣、洪湖市隔江相望,為湘北門戶,水陸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現轄6個行政村、2個漁場、1個居委會、60個村(居)民小組,3280戶,總人口9608人,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374畝,水面6800畝,山林8890畝。
陸城鎮是一個千年歷史文化古鎮。據史料載:陸城始屬荊州域,三國時期為東吳領地,因東吳大將陸遜于此屯兵而得名。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陸城設置臨湘縣治,至1930年縣治遷往今臨湘市長安鎮,時間長達936年。我鎮有千年文化積淀,底蘊深厚,歷史遺跡、文物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獨特。現存的有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遺址(道仁磯)、長江南岸唯一發現的銅鼓山殷商文化遺址、長江流域最雄偉的清代石砌建筑寡婦磯、清朝臺灣兵備道劉傲捐修的儒磯塔,以及宋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古井、明清城墻等10多處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筑,其中大磯頭、銅鼓山古文化遺址納入了省級文物保護管理目錄。自然景觀中有蜚聲海內外的“陸城八景”即“教廣春水、魚梁晴靄、馬鞍落照、嘉祐晚鐘、莼湖夜月、西湖蓮芳、楊林晚渡、儒磯漁唱”,除嘉佑晚鐘不復存在外,其余依稀尚存。但是,因年代久遠、人為破壞、自然風化等多方面原因,我鎮古建筑、古遺跡、古文物、古工藝曾在抗日戰爭時期、大躍進時期、文革時期三次遭到十分嚴重損毀,亟待搶救和保護。
陸城鎮始建于1938年, 1956年屬陸城鄉,1958年屬江南公社,1961年劃歸陸城公社管轄,1979年撤銷,1981年經地、縣批準,恢復陸城鎮,屬陸城公社,1984年屬陸城鄉,1986年改鄉為鎮。
陸城鎮黨政一班人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引導全鎮農民穩步進行農業的第二次綠色革命。目前,全鎮農業正在由以水稻為主的傳統單一型向產業化、特色化轉變。全鎮種養殖業調整幅度及高效經濟作物比重逐年上升,以新港為中心的綠色蔬菜,以涇港、香鋪、鋼鐵為中心的無籽西瓜,以新設、新港為中心的牛羊養殖,以肖田湖、洋溪湖為中心的水產養殖初步形成特色和規模。
陸城鎮私營經濟發展十分迅猛,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了企業改制的力度,放寬了企業自主經營權,先后對鎮油脂廠、化工廠、鰻魚場、石墨廠實行了改制,使企業更加勃發生機。全鎮現有中小型民營企業共有10家,其中規模大的有鑫一化工廠、貨運裝卸碼頭、紙廠等,年總產值超過6000萬元。加大了廠鎮協作和招商引資力度,通過與長煉協作,先后爭取協作項目36個,爭取資金850萬元,其中陸長濾渣場,吸納長煉累計投入資金400多萬元。
陸城鎮的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完成了城鎮規劃修編,水泥硬化中心轉盤及南門口街道,新建農民街,并配套其設施,初步形成了“東拓南移”的小城鎮格局;加大公益設施投入,擴建了敬老院,高標準改建了鎮中心衛生院門診大樓,完成了有線電視網絡升級改造;啟動了陸遜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明清老街水泥硬化和古城墻整修;申請注冊了“陸遜”旅游品牌,并成功納入到岳陽市旅游局向外推薦的八大精品旅游線路之一 —— 古城探秘。
職 務 姓 名
黨委書記 李學軍
鎮 長 李 勇
人大主席 高松農
政協工委主任 熊 偉
黨委委員 雷艷玲
副 鎮 長 方建軍
副 鎮 長 張新軍
人大副主席 李猛進
聯系電話:0730-8461036
傳 真:0730-846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