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卸甲碥社區居民委員會[510821100001]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治城社區居民委員會[510821100002]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南峰寺社區居民委員會[510821100003]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印月潭社區居民委員會[510821100004]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鳳凰梁社區居民委員會[510821100005]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馮家壩社區居民委員會[510821100006]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百丈關社區居民委員會[510821100007]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白馬寺社區居民委員會[510821100008]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馬家渡社區居民委員會[510821100009]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宋水社區居民委員會[510821100010]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安河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00]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五峰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01]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沿河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02]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長灘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03]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四新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04]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白馬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05]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紅埡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06]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農林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07]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雙峰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08]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安坪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09]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南陽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10]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石桅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11]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川山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12]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南峰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13]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鳳陽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14]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天符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15]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魚鱗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16]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石壩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17]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金坪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18]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靈溪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19]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獅子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20]
- 四川省旺蒼縣東河鎮陳坪村民委員會[510821100221]
長途區號:0839 | 郵政編碼:628200 | |
車牌號碼:川H | 行政代碼:51082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旺蒼縣 | 行政級別:鎮 |
一、歷史沿革
古老而年輕的東河鎮是旺蒼縣駐地鎮,物華開寶,人杰地靈。二十世紀三時年代初,這里是川北頗的勝名的“紅軍城”。新中國成立后,城區建為城關公社(后改為洪江鎮),城郊建為東風區(后改為五峰區)。一九九二年撤區并鄉時由原洪江鎮、五峰區所轄百丈、五峰、南陽等鄉合并為東河鎮。全鎮幅員面積129.8平方公里,轄行政村22個村民小組146個。社區居委會10個居民小組48個,總人口72828人。
二、自然地理
東河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縣能源、交通、通訊樞紐,是城鄉經濟結合部,是商品物質集散地。以縣城為中心,轄內中間地勢寬闊平坦,南北兩側為梯次淺丘。自東向西的黃洋河在這里匯入源遠流長的東河,貫穿全境,向西流去,象一條白色的彩練相銜在青山綠野之間,把全鎮劃分為“三溝四壩一片梁”。
三、基礎設施
廣(元)羅(壩)鐵路、廣(元)達(縣)公路橫穿全境,100%的村95%的社已通公路,道路寬闊平順;供電站所多處,鎮村電力充足,100%的街道90%的村社電網已全面改造;供水網絡完善,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能充分保證;電信、郵政處所多設備好,移動電話多種網絡業已開通,90%的城鎮居民40%村社農戶已安裝程控電話。縣城街道美潔,市場繁榮;鄉村環境優美,各業興旺。整個轄區內能源充足,交通便利,通訊良好,信息靈通,商貿服務發達,餐飲住宿方便。
四、經濟發展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轄區內第一、二、三產業得到協調發展,現已形成農林多經、畜牧水產、交通運輸、煤焦礦產、建筑建材、修理鑄造、輕紡化工、加工服務、飲食飲料、商貿供銷、文化娛樂、醫療保鍵、科技信息、影視音響、美印裝飾等20余類系統產業500多種產品,近100種產品暢銷省、市、縣市場。鎮境現有全國各地200多家投資者在此經商辦實體,使私營企業達到200多家,個體工商戶達到10000余戶,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鎮域經濟結構已初步形成。二00二年底,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6億元,鎮屬企業總產值達到3.2億元,鎮屬工業產值達到1.2億元,國地兩稅入庫達到1100萬元,財政收入達到12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500元。社會經濟實力早于九三年就躋身于“四川省200強”鄉鎮,排名第12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