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南曹村[140830200200]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北曹村[140830200201]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梁村[140830200202]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東呂村[140830200203]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方家村[140830200204]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圪塔村[140830200205]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城垣村[140830200206]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董壁村[140830200207]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步上村[140830200208]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白窩村[140830200209]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東壚村[140830200210]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許八坡村[140830200211]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西南村[140830200212]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新莊村[140830200213]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牛皋村[140830200214]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崔家村[140830200215]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坑南村[140830200216]
- 山西省芮城縣東壚鄉坑北村[140830200217]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
車牌號碼:晉M | 行政代碼:140830(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芮城縣 | 行政級別:鄉 |
東壚鄉位于芮城縣縣城東,轄18個行政村,32個自然村。全鄉面積72.2平方公里,耕地5.5萬畝,河灘地 1.2 萬畝,農業戶數5200余戶,22000口人,是芮城縣糧棉生產大鄉,蘋果生產大鄉。
東壚鄉是一個文化鄉。東壚人民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深厚的黃河文化底蘊,把傳統的民間文化藝術發揚光大。年年舉辦書法、根雕、繪畫、歌舞、戲曲、民間社火等各種文藝活動達5000余人次。2000年,被運城市精神文明指導委員會授予“文化藝術之鄉”的榮譽稱號。
幾年來,歷屆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抓觀念更新,抓典型帶動,抓全方位服務”的“三抓”思路,發展區域特色農業,逐漸擺脫了傳統的單一農業模式,向優質農業、訂單農業、特色農業和創匯農業邁進。
全鄉5.5萬畝耕地,蘋果1.8萬畝,占33%,是當地支柱產業,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在“優”字和“特”字上下功夫,狠抓科學管理。同時,組織實施了“1115”工程,即培訓1000名科技當家人,建設1000個優質示范園,開拓100個銷售市場,組建500人的經紀人隊伍,做到了科技到家,服務到戶。1995年生產的“福”字蘋果。代表縣里參加省農業博覽會,獲得金獎。
鄉黨委、政府開發黃河灘涂投資65萬元,形成“三橫八縱”的方田林網格局。利用黃河灘渠帶領農民發展蘆筍
10000余畝,依托鴻田、聯僑等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全鄉人均增收近千元。同時在灘涂發展大豆、芝麻、玉米等小雜糧1.2萬畝。在溝坡發展屯屯棗、冬棗、梨棗、大紅袍花椒、柿子、中藥材等耐旱作物1.4萬畝,養殖小尾寒養、波爾山存欄500余只、奶牛500頭。 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多業并舉,形成了“垣上蘋果蓋頂,坡地干果纏腰,老灘蘆筍扎根,嫩灘雜糧鋪地”的特色農業合理化布局。
近五年來,黨委、政府對教育總投資600余萬元,村村建起高標準教學樓。南曹中學,建起了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儀器室、實驗室和現代語音室。六所小學達到市級實驗學校標準。四所小學達到市級文明學校標準,兩所小學達省級文明學校標準。
集鎮建設實施“四個一”工程,投資50余萬元,新建一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開挖一套排水溝、拓寬北曹一條街和打通出鄉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