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爪營鄉 固陽鎮 南彰鎮 張君墓鎮 紅廟鎮 城關鄉 城關鎮 壩頭鄉 儀封鄉 谷營鄉 小宋鄉 孟寨鄉 許河鄉 葡萄架鄉 閆樓鄉 三義寨鄉 |
長途區號:0378 | 郵政編碼:475000 | |
車牌號碼:豫B | 行政代碼:410225 | |
隸屬政區: 開封 | 行政級別:縣 |
郵編:475300 代碼:410225 區號:0378 拼音:Lankao Xian
蘭考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開封市東側。總面積1116平方千米。總人口79萬人(2008年)。
蘭考風情
一、悠久歷史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蘭考縣緊靠黃河,很久以前就有人類在這里活動。相傳黃帝蚩尤曾途經縣境,黃帝的兒子青陽氏(郭沫若認為是少昊氏一酋長)死后埋葬在青陵崗,即今本縣紅廟鎮青龍崗村。再根據縣境及其附近的伯牛崗(杞縣崔林河東岸)、牛牧崗(民權縣雙塔東)、竇固堆(東明縣境內)等地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遺跡證明,遠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這一帶繁衍生息。
古時候,今蘭考縣境屬豫州之地。西周時期,其西部屬衛國,東部屬戴國。歷來分別設置了東昏縣和谷縣,進而演變為蘭陽、儀封和考城三縣。今日蘭考縣就是由歷史上的蘭封(由蘭陽、儀封合并)考城兩縣合并而成。
二、燦爛文化
蘭考素稱“孔子過化”之地、文薈之鄉、文化積淀深厚。歷史上曾涌現出許多文人志士和在此為官做事的外地賢達名人,他們不但留下了蜚聲遐邇的政績,還寫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同時,歷代還留下許多名勝古跡和傳說典故,雖然大都不復存在但至今仍為人們懷念和稱頌。
重文資教、蔚然承傳。蘭考歷來崇尚文化、重視教育,且素有講學之風。遠在春秋之季,就有孔子周游列國,由魯適衛至南鄙儀邑村人請見的故事被載入史冊。漢代的史弼講學,有學生數百人。楊倫講學,弟子達千人以上。由于歷代重視文化教育,培養造就了許多文人志士。據不完全統計、蘭考歷史上辟薦、科舉的人士達1400多人,其中進士、舉人就有319人。考中文狀無的有王鄂(元)、考中武狀元的有楊廷弼。
名著佳作,通古鑒今。歷史上,縣內文人志士的著作很多,據不完全統計約有301種。這些著作由于受社會時代的局限,帶有很強的階級性。有不少著作宣揚忠君思想,為封建統治階級樹碑立傳,但也不乏對勞動人民受苦受難的同情和吶喊。如:封人請見(論法、八佰)、上治河蔬(明潘季訓)、諭屠牛文、催租吏、座右銘等。
昔日勝跡,二十四景。勤勞智慧的蘭考人民不但締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史,而且還遺留下了無數寶貴的名勝古跡,但由于年代久遠,許多名勝古跡被河水淹沒,昔日的巍巍壯觀蕩然無存,只有空名或美談流傳下來,被后人稱頌和懷念。最有名的是三景區二十四景:蘭陽八景是秦臺煙柳、馬蹄漁唱、白山樵歌、韓陵曉月、黃河舊跡、東昏廢城、留侯遺冢、陳平古廟;儀封八景是景文故宅、琉璃圣井、金花女營、歸城曉月、楝宛春花、挖泥落雁、青陵樵唱、黃渡漁歌;考城八景是盟臺夕照、仙觀飛霞、江墓秋風、李祠雨露、傅塔明檐、梁村曲水、古道柳煙、沁河桃浪。
遺跡難覓、典故長存。蘭考縣境內有許多古跡,大多無跡可尋,但卻留下了有趣的典故,至今仍令人們難以忘懷。較有名的古跡有:請見亭、莊周故里、渡蟻橋、丁崗康王廟、老君堂、銅牙城、白茂崗、豹陵、尖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