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張廟東南街村委[371526204200]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大寨村委會[371526204201]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王辛莊村委會[371526204202]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棗園村委會[371526204203]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小朱寨村委會[371526204205]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曹莊村委會[371526204206]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劉堂村委會[371526204207]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西韓村委會[371526204208]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康口村委會[371526204209]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張廟前西街村委[371526204210]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張廟東街村委會[371526204211]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張廟北街村委會[371526204212]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東小村委會[371526204213]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張廟后西街村委[371526204214]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周莊村委會[371526204215]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后東村委會[371526204216]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穆莊村委會[371526204217]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西趙戶村委會[371526204218]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解莊村委會[371526204219]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東趙戶村委會[371526204220]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高寨子村委會[371526204221]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宋樓村委會[371526204222]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趙寨子村委會[371526204223]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四后劉村委會[371526204224]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于莊村委會[371526204225]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蔣官屯村委會[371526204226]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西屯村委會[371526204227]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東屯村委會[371526204228]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北韓莊村委會[371526204229]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姚王村委會[371526204230]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麻屯村委會[371526204231]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姜家鋪村委會[371526204233]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丁寨村委會[371526204234]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葛屯村委會[371526204235]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爐頭村委會[371526204236]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張莊村委會[371526204237]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丁崗村委會[371526204238]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毛莊村委會[371526204239]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許寨村委會[371526204240]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周寨村委會[371526204241]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孔堂村委會[371526204243]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唐莊村委會[371526204244]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周樓村委會[371526204245]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前紙村委會[371526204246]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后紙村委會[371526204247]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韓廟村委會[371526204248]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王樓村委會[371526204249]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趙莊村委會[371526204250]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孟莊村委會[371526204251]
- 山東省高唐縣趙寨子鄉倪堂村委會[371526204252]
長途區號:0635 | 郵政編碼:252000 | |
車牌號碼:魯P | 行政代碼:371526(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高唐縣 | 行政級別:鄉 |
" 趙寨子鄉位于高唐縣西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0公里。南接茌平縣張營鄉,北連高唐鎮,趙莊鄉,東鄰 南鎮鄉、姜店鄉,西鄰清平鎮、卅里鋪鄉。全鄉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2公里,總面積64平方公里。省道009線,高臨路(高唐—臨清)、趙張路(趙寨子—張大屯)交匯于此。二干渠從鄉西部南北穿過。1998年全鄉共有35個自然村,44個村委會。最大的一個自然村為張廟,由 7個村委會組成。全鄉總人口有30464人,其中農業戶口29383人,人口密度達476人/平方公里。全部為漢族。
該鄉地處黃河故道外圍,西部村莊多為白沙壤土質,東部多為紅粘土質。引黃分支渠,縱橫交錯,配套成網,橋涵、閘等水利設施遍及全鄉。地下水資源豐富,且水質甘甜,有得天獨厚的灌溉優勢,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強。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等,水果有西瓜、蘋果、梨等。
該鄉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為半干旱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干濕度明顯,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氣候涼爽,冬季干冷少雨雪。年平均降水量575mm,年平均氣溫為13.1℃,全年無霜期21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646.1小時。
1988年以來,全鄉農業生產水平逐年提高,農業的基礎地位越來 越強,全鄉農林牧副漁得到全面發展。1998年農業總產值達6300萬元,比1988年增長160%,年遞增16%。糧食總產量達5.2萬噸,比1988年增長1.8萬噸,增長34.6%。棉花、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面積不斷增加,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達到4∶6,復種指數達到190%。
林果、蔬菜、畜牧已成為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1988~1998年,全鄉共發展和完善農田林網2.3萬畝,果園面積發展到1.4萬畝,用材林總株數發展到40萬株,年林業總產值1600萬元。
林木覆蓋率達22.8%。1990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鄉先后發展冬暖大棚和秋延遲大拱棚1000個和1404個。年增加產值420萬元,農業人口平均增加140元。1998年全鄉發展雙孢菇大棚 示范基地一處建棚89個,棚均收入達3000元,增加產值2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