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東源村委會[341702110200]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店上村委會[341702110201]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牌樓村委會[341702110202]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佳山村委會[341702110203]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濟公村委會[341702110204]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豐收村委會[341702110205]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青山村委會[341702110206]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神山村委會[341702110207]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穿山村委會[341702110208]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竹山村委會[341702110209]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蘭山村委會[341702110210]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牌樓鎮大山村委會[341702110211]
長途區號:0566 | 郵政編碼:247100 | |
車牌號碼:皖R | 行政代碼:34170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貴池區 | 行政級別:鎮 |
牌樓鎮位于國家第一個生態經濟示范區池州市貴池區西南50公里處,地處東經117°13′—117°32′,北緯30°17′—30°24′,現轄12個行政村,178個村民組,人口2.39萬,鎮域面積104.3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8000公頃,耕地面積1456.8公頃。地勢自東向西傾斜,東南山勢起伏較大,西北山坡連綿平緩,屬半丘陵半山區。境內由南向北自然形成一條牌樓河,猶如一條緞帶纏繞于青山碧野之間,經秋浦河匯入長江。
素有“金牌樓”之稱的牌樓鎮,S221省道由北向南貫穿全鎮15公里,信息交通便捷,村村有公路相連,有線電視、電話及數字通訊網絡覆蓋全鎮。供水、電力、停車場、農貿市場、路燈、綠化等公共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集鎮常住人口2000多人,集金融、商貿、文化、住宅于一體,形成了人與自然相和諧,具有山、水、城特色的城鎮風貌。
考其牌樓鎮來源,傳說清朝時,此地有位名人仕途通坦,在朝廷任都堂(官職名),當地鄉民為表示祝賀和紀念,曾建造一座樓式牌坊,故此得名“牌樓”(即現鎮政府駐地牌樓街),明清時期,牌樓屬興仁鄉,民國時易名牌樓鄉。解放初期仍設牌樓鄉,1958年改為牌樓公社,1938年 體制改革,又更名為牌樓鄉,1992年改為建制鎮。
牌樓鎮山川秀美。號稱華東第一長洞——大王洞風景區是省級風景區,全洞由大王洞、大天牢洞和小天牢洞三洞組成,三洞干線長2200米,總面積10多萬平方米,洞中落差高達70米,形成天下諸溶洞中罕見的溪流、瀑布、彩虹、水簾。進入洞內瀏覽,但聞潺潺水聲不絕于耳,鐘乳奇石目不暇接,且洞內洞中有洞,洞中有樓,洞與洞相連,樓與樓相望,洞府奇觀堪稱天下溶洞之“大王”。洞外是一山間盆地,四周山石如城。盆地外沿,是曾使李白流連忘返,并譽為可與瀟湘水色相媲美的秋浦河,河旁有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的釣魚臺。洞內洞外,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如此美景,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早在北宋年間,就有著名詩人梅堯臣和名人滕子京同游探幽,賦詩唱和,留下了千古絕唱。滕學士詩曰“洞戶千年叫不開,白云無主自徘徊。只因種玉人歸后,一閉春風待我來”。大王洞開發后,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了“大王洞”洞名,艾青、臧克家等文學家、書法家都賦文贈墨。大王洞以她特有的雄姿、迷人的風采和洞中奇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