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育江社區居民委員會[511524100001]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培風社區居民委員會[511524100002]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安寧社區居民委員會[511524100003]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竹海社區居民委員會[511524100004]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碧玉社區居民委員會[511524100005]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洪饃社區居民委員會[511524100006]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安南社區居民委員會[511524100007]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大坪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01]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八一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02]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農利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03]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新民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04]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北郊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05]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先鋒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06]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農權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07]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海水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08]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曙光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09]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盤村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10]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桂坪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11]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龍窩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12]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龍臺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13]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羊古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14]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石榴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15]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順江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16]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仁和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17]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魚龍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18]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龍柱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19]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柏坪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20]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建設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21]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村子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22]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荷花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23]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三村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24]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坪上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25]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和平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26]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東風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27]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天星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28]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加林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29]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群利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30]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石橋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31]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石壩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32]
- 四川省長寧縣長寧鎮白合村民委員會[511524100233]
長途區號:0831 | 郵政編碼:644300 | |
車牌號碼:川Q | 行政代碼:511524(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長寧縣 | 行政級別:鎮 |
長寧縣長寧鎮地處四川盆地南緣,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市腹心地帶,全鎮幅員面積92平方公里,年均氣溫18.20C,年降雨量1150毫米,海拔高度270米,轄7個社區33個行政村,總人口7.5萬余人,是全縣幅員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鄉鎮,也是五個重點鄉鎮之一。境內有豐富的竹類和礦產資源,以及優質水稻、蔬菜、水果為特色的生態農業資源。由于地處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全國旅游四十佳蜀南竹海中心景區僅19公里,因此被定為蜀南竹海的旅游窗口和后勤保障基地。
近年來,長寧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緊緊圍繞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戰略,牢固樹立“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觀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城鎮樹形象,農村建新村,黨建抓作風,科教促發展,增收上臺階”的工作思路,狠抓鎮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取得了突出成績。財政收入年年實現在全市排序的升位,2001年取得歷史性突破,實現財政收入2692.8萬元,糧食總產量達28000噸,農民人均占有糧食65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52元,全鎮33個村都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電話,農網改造全面完成,在縣城周邊的村社還開通了有線電視。以加快城市建設,發展城市經濟為突破,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縣城建設更注重長遠科學規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推進順利,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招商引資開發建設的城西路民營經濟開發區,具有歐式建筑風格特色的街區已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縣城新的經濟增長點;綠樹成蔭的竹海廣場、濱河廣場和設施齊備的文體活動中心,更突出了縣城的文明程度。著力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不斷壯大,以生態旅游農業夯實農村基礎建設取得突出成就,大坪農業新技術新品種開發試驗區被譽為川南農業示范點,新農村一條線示范工程和500畝竹筍、800畝柑桔、500畝優質水果種植、500畝雙孢白蘑菇、400畝蘆蒿筍基地、5000畝生態屏障建設工程亮點頻現。新型社區建設日臻完善,服務功能齊備,展現出空氣清新、環境美好、人際關系和諧、社會穩定的旅游城市良好形象。大力實施科技興鎮戰略成就突出,大手筆構建教育事業發展藍圖,三年投入500多萬元抓教育基礎設施硬件建設,教育改革的成果在全市推廣,具有藝術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得到省市領導充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