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鎮章古臺村委會[210922102200]
- 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鎮宏豐村委會[210922102201]
- 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鎮清泉村委會[210922102203]
- 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鎮邰家村委會[210922102204]
- 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鎮三家子村委會[210922102205]
- 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鎮富源村委會[210922102206]
- 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鎮彰武縣章古臺機械林場[210922102208]
長途區號:0418 | 郵政編碼:123000 | |
車牌號碼:遼J | 行政代碼:21092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彰武縣 | 行政級別:鎮 |
章古臺位子遼寧省西北邊緣,彰武縣北部。地處科爾沁沙地東南前哨,東與彰武境內四合城鄉接連,西鄰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后旗,南接馮家鎮和大冷蒙古族鄉,東南接大德鄉,北接阿爾鄉鎮。屬亞濕潤干旱區,年降水量450-550毫米。年蒸發量1200-1450毫米,年年均溫5.7℃,最高35.2℃,最低-29.5℃,瞬間最大風速32米/秒,每年大于5米/秒的起風沙達240次之多,平均海拔226.5米,土壤為風沙土。
歷史上這里曾是水草豐茂的森林草原地帶,但由于人們長期的不合理利用,使這一景觀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形成了大面積沙質荒漠化土地。每當季風頻吹之際,流沙隨風滾動,埋沒村莊、農田、交通阻塞,嚴重威脅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建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荒漠化治理工作,于1952年在此建立了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四十多年來,科技人員經過反復實踐不斷總結,摸清了風沙危害規律,在國內外率先總結出“以灌木固沙為主,沙障為鋪,前擋后拉,綜合治理”的流沙固定措施,并成功的引進了樟子松、油松、赤松、日本落葉松、云杉等針葉樹種,營造固沙林、農防林、牧防林、種子林、混交林等林種3.4萬畝。取得科技成果53項,絕大多數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流沙固定和沙地樟子松造林等科技研究成果已在我國“三北”十二省區推廣和應用。同時也引起了國際關注,除聯合國糧農組織外,先后有阿爾及利亞、加拿大、馬里、德國等34個國家的元首、林業部長、專家、學者來所參觀考察。固沙造林的成果,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昔日黃沙滾滾如今林茂糧豐。目前,一個以松、楊為主體的綜合防護體系已經形成,縱橫交錯的綠色屏障有效地保護著農田、牧場。森林覆被率已由建國初期的6%增加到35.4%。輪耕地變成了固耕田,人民的生產生活得到了根本性改變,“黃龍”肆虐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郁郁蔥蔥的林海松濤,已成為中外游人考察觀光的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