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康美村委會[350583115201]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青山村委會[350583115202]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東旭村委會[350583115203]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團結村委會[350583115204]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集星村委會[350583115205]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梅星村委會[350583115206]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梅魁村委會[350583115207]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梅元村委會[350583115208]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福鐵村委會[350583115209]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園內村委會[350583115210]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赤嶺村委會[350583115211]
- 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蘭田村委會[350583115212]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
車牌號碼:閩C | 行政代碼:350583(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南安市 | 行政級別:鎮 |
一、地理人文
。ㄒ唬┑乩憝h境
康美鎮地處南安市中部,東徑118°28′,北緯25°10′,方圓66.7平方公里,北與梅山鎮、東與洪瀨鎮、東南與豐州鎮、西南與美林街道、西與省新鎮、西北與金淘鎮毗鄰,位于泉州“半小時經濟圈”內?得罇|南部多丘陵,西部多山,海拔較高的山有楊梅山(海拔547米)、筆架山(海拔428米)、鐵尖寨(海拔221米)。境內有省道307線及其復線、南洪公路和福蕓公路等主要交通要線。
(二)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耕地面積21093.3畝、山地5萬畝。
農作物主要有:稻谷8000畝,年產6400噸左右(含早稻、晚稻);甘薯4000畝,年產6000噸;花生4000畝,年產800噸;蔬菜12000畝,年產30000噸。
經濟作物主要有:木耳1100萬袋,年產2500噸,其他食用菌1000噸左右;龍眼2萬畝30萬株,年產1000噸;柑桔3000畝,年產9000噸;香蕉1500畝,年產3000噸;臺灣名優水果500多畝。
2、森林資源:森林面積44680畝,林木蓄積量22158M3,森林覆蓋率43%。
3、水資源:康美位于山美水庫灌區下游,晉江東溪流經園內、梅元、赤嶺、福鐵、康美、青山、團結等7個行政村,境內有、、小㈡型水庫各3座,庫容分別是:、逍汀^音亭水庫(縣管)264萬M3、鯉魚水庫281萬M3、山圍內水庫142萬M3,、嫘汀{林水庫64萬M3、金樹頭水庫40萬M3、湖內水庫15萬M3,水資源豐富。
4、水產資源:內陸養殖面積12萬㎡,主要養殖甲魚。
5、礦產資源:有黑鍛般底色綴點著銀星似花紋、質地優良的“輝綠巖”礦石,亦稱“康美黑”,還有花崗巖等礦石。
(三)歷史沿革:康美鎮俗名“霞蘇”,因蘇姓人口占總人口的75%而得名。唐光啟丙午年(公元886年)其祖蘇大郎從河南固始隨王潮入閩定居,繁衍至今已有40代。北宋時名叫懷德鄉,元、明、清為二十都,抗日戰爭后期(民國33年)定名玲蘇鄉,1949年8月14日解放,1949年10月改為康美鄉,1958年10月成立康美人民公社,1984年9月撤社建康美鄉,1988年8月撤鄉設康美鎮。
(四)人口民族:康美鎮總人口5.5萬人,屬漢族,主要姓氏——蘇姓;海外僑親2.1萬人,主要分布在菲律賓、香港、澳門、臺灣、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少數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緬甸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