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館驛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00]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何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01]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任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02]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東田店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03]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西田店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04]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滑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05]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東紅廟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06]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西紅廟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07]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丁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08]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軒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09]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武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10]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潘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11]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東侯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12]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西郝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13]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東丁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14]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東郝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15]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蘇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16]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菜園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17]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田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18]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東靳口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19]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西靳口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20]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東劉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21]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后林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22]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曹園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23]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東尚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24]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戚村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25]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井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26]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王思口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27]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王仲口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28]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喬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29]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李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30]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李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31]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徐樓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32]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北張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33]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王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34]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大營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35]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小營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36]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辛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37]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王府集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38]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陳李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39]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師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40]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西丁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41]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西北樓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42]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畢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43]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高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44]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任樓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45]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姚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46]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西張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47]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蔣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48]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鄧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49]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張橋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50]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亓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51]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西王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52]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大劉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53]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袁河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54]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侯集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55]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西劉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56]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唐樓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57]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賈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58]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西侯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59]
- 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南尚莊村民委員會[370832107260]
長途區號:0537 | 郵政編碼:272100 | |
車牌號碼:魯H | 行政代碼:370832(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梁山縣 | 行政級別:鎮 |
物華天寶,地理位置優越。館驛鎮地處梁山、東平、汶上三縣交界處。全鎮61個行政村,5萬人,面積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萬畝。西倚舉世聞名的梁山,北臨波光云影的東平湖。古運河、南水北調工程穿境而過。西距京九鐵路l0公里,省級公路蒙館路、梁肥路橫貫該鎮東西。屬于泰山、曲阜、水泊梁山旅游風景金三角地帶,該鎮地處平川沃野,土肥水美,氣候宜人,物產豐饒,鄉風淳樸,人民良善。人杰地靈,歷史人文薈萃。古運河最早開挖于元代元世至無20年(公元1283年)。由于黃河沖淤,加之元末明初兵連禍結,疏于管理,造成河道淤積,航運困難。燕王朱棣定都北京后,于永樂9年(公元1411年)大規模開挖疏通,從此成了中國南北的水路運輸要道,顯現了萬帆竟發、百舸爭游壯觀景象。從明至清,成為運河漕運的頂盛時期,館驛、靳口、王仲口村成了商賈云集、南北貨物集散重地。
運河從靳口中間越過,當年極盛時達到數千戶。山西、陜西、京衛等客商紛紛在此建會館。運河兩岸,樓堂瓦舍,鱗次櫛比,店鋪林立,棧樓廟宇,笙歌盈耳,南來北往,游客接踵。乾隆皇帝六巡江南,多次駐足靳口。隨著商貿、文化的發達,館驛這片熱土,又造就養育了無數優秀炎黃兒女。其中當數清咸豐年間科考進士——黃河欽差蔣作錦。他為治理黃河、運河,上疏朝廷,晝夜操勞,與民同甘共苦,頻有政績,并撰寫了極有科學價值的《元明運河考》、《東原考古錄》等專著。至今對我們治黃治運頗有價值。國家重要領導人——萬里在這里撒搏革命火種,建立了東田店等抗日學校,為中國革命和建設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我軍高級將領吳忠,率部轉戰于斯,使敵冠聞風喪膽。至今,館驛大地,其歷史遺跡尚存。靳口訴說著昔日繁華,進士府第、陵墓和眾多樓臺廟宇故址,引來后人憑吊。古運河數百年流淌,滋養了這方民間文化藝術,地方戲曲,依然唱響于集市廟會。獅舞、高蹺、花船游樂于村村寨寨。美麗動人的傳說、歌謠世代口耳相傳,訴說著古運河的滄桑。
五萬館驛人民在黨委,政府。的正確決策領導下,不甘落后,立志奮起,知難而進奮力拼搏,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汗水畫出了新時代富裕文明的壯麗畫卷。一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大搞農田水利建設。館驛鎮地勢低洼,易旱易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