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先進村[330681109219]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洄村[330681109222]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霞朗橋村[330681109229]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陽春村[330681109241]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全堂村[330681109251]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大溪村[330681109260]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屠家塢村[330681109269]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樓家村[330681109285]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330681109286]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海角村[330681109287]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楓一村[330681109288]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鐘山村[330681109289]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楓源村[330681109290]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樂山村[330681109291]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西下村[330681109292]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永寧村[330681109293]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新擇湖村[330681109294]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櫟橋村[330681109295]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魏廉村[330681109296]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西奕村[330681109297]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杜黃新村[330681109298]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三江村[330681109299]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馬嶺村[330681109300]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東三新村[330681109301]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四聯村[330681109302]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新東塢村[330681109303]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大干溪村[330681109304]
-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梅苑村[330681109305]
長途區號:0575 | 郵政編碼:312000 | |
車牌號碼:浙D | 行政代碼:330681(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諸暨市 | 行政級別:鎮 |
楓橋以楓溪得名,楓溪是一條風光綺麗的山溪,上源有二,東源黃檀溪,西源白水溪。二源在楓橋鎮南大竺園附近會合,始名楓溪。隋朝時,曾在楓溪渡口架橋建驛站,稱之為楓橋和楓橋驛,楓橋地名即由此來。楓橋歷史悠久,行政職能優勢明顯。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楓橋先民就在楓橋江兩岸繁衍生息;越國前期曾于此建都;南宋孝宗乾道8年(1172年),一度為義安縣治,義安縣不僅僅為原楓橋區屬范圍,還包括了湄池、江藻一帶,因此,楓橋是當時的地域中心,商賈云集之地,形成了繁華一時的三里長街。寧宗開禧年間(1205-1207),辛棄疾曾于此申置東尉司;元設巡檢司;明為驛輔;清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設楓橋鎮;民國元年(1912年)設楓橋鄉;1932年,楓橋曾修建小鐵路,使得楓橋的集市貿易十分興旺。1949年解放后楓橋一直是鎮、鄉、公社、區所在地。是諸暨東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楓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楓橋耕讀傳家重教興學由來已久,蔚然成風,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東海文化明珠鎮。宋元時期的藏書樓就被時人譽為"越中之冠"。僅宋元明清四朝,楓橋有進士35人,舉人68人。歷代名人輩出,孕育了王冕、楊維楨、陳洪綬、汪壽華、何燮侯、梁煥木等一大批人才,"楓橋三賢"更以其精湛的藝術造詣而在中國書法史、中國繪畫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社會教育更具特色,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勞動者素質。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求學氛圍,較高素質的現代公民,使楓橋更添內涵,發展后勁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