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羅嶺鄉 王范回族鎮 上戈鎮 城郊鄉 河底鄉 東宋鄉 小界鄉 城關鎮 長水鄉 澗口鄉 故縣鄉 下峪鄉 興華鄉 底張鄉 趙村鄉 陳昊鄉 馬店鄉 |
長途區號:0379 | 郵政編碼:471000 | |
車牌號碼:豫C | 行政代碼:410328 | |
隸屬政區: 洛陽 | 行政級別:縣 |
洛寧縣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西部,洛河中游,居北緯34°05′~34°38′,東經111°08′~111°49′之間。最高海拔為2103米,年平均氣溫13.7℃,日照2217.6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東與宜陽縣接壤,南與嵩縣、欒川縣為鄰,西與盧氏縣、靈寶市相連,北與陜縣、澠池縣比肩。東西長64公里,南北寬59公里,總面積2306平方公里,占洛陽市總面積的15.2%。自然特點為“七山二塬一分川”。全縣轄18個鄉鎮,386個行政村,44.5萬人?h城居縣境東部川區地帶,北依鳳翼山,南臨洛河水,西至中原村,東到北寨橋,總面積10.06平方公里。東距鄭州195公里,洛陽89公里,宜陽縣城55公里;西距盧氏縣城134公里,靈寶市176公里;南距欒川縣城176公里,嵩縣縣城90公里;北距陜縣縣城86公里,澠池縣城73公里。境內交通干線為鄭州至盧氏公路(鄭盧路),其次洛寧至三門峽(洛三路)、洛寧至澠池(洛澠路)、洛寧至欒川(洛欒路)、洛寧至宜陽(宜故路)公路四通八達?h城通往各鄉(鎮)有班車和公交車,交通條件比較便利。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洛寧縣被確定為全國對外國人開放縣之一。洛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鐘靈毓秀,人杰地靈。版圖似靈龜翹首迎曦,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倉頡造字臺、洛書出處碑彰昭歷史悠久,仰韶、龍頭文化遺址凸顯底蘊厚重。歷代騷人墨客、學士名流在此流下了許多珍貴的詩篇。古老而燦爛的歷史文化,富饒而優美的自然風光,使這片土地成為鑲嵌在豫西山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人文歷史
悠久的歷史,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了洛寧豐富的旅游資源。
人文資源方面不勝枚舉,而河洛文化又是中華文明的第一個高峰。有飲譽中外的河洛文化標志“河圖洛書”的洛書之源“洛出書處”,漢文字之源“倉頡造字臺”;樂津之源黃帝樂師伶倫取竹為管之“嶰溪谷”,大禹劈山導洛之龍頭山、禹門河和大禹治水遇鹿之處夏鹿臺,元惠宗敇賜匾額之“洛西書院”,清帝敇修之程顥、程頣祠及其后裔總兵程福亮故居,元代朝廷所建規模最大、以英宗尊號命名的壽安山昭孝寺主持光祿大夫大司徒釋源宗主云麓和尚塔;明末清初神筆王鐸與其姻親張鼎延書信往來酬答之墨寶瑯華館貼碑刻珍藏之所瑯華館;隋煬帝陵,工部尚書宋禮墓、吏部尚書耿裕墓等百余處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陵墓;明末李闖王義軍女將紅娘子長眠山川之青冢和保存完好的多處官宦故宅和古民居,以及獨具風格的古寺宇等等。倉頡是洛寧人,創造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