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裴圍村[421126112200]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曹沖村[421126112201]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劉全村[421126112202]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石牛村[421126112203]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蘄林村[421126112204]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肖河村[421126112205]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槐樹村[421126112206]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正沖村[421126112207]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桐山村[421126112208]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陳英村[421126112209]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碾下村[421126112210]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德元村[421126112211]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獨山村[421126112212]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上河村[421126112213]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陳旺村[421126112214]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西沖村[421126112215]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樓花村[421126112216]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細舟村[421126112217]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大王山村[421126112218]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響水村[421126112219]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枕頭村[421126112220]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將軍村[421126112221]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河西村[421126112222]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朱沖村[421126112223]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河東村[421126112224]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檀林村[421126112225]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橫山頭村[421126112226]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界嶺村[421126112227]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雷沖村[421126112228]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田橋村[421126112229]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青草坪村[421126112230]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流芳村[421126112231]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白羊村[421126112232]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龍井河村[421126112233]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東山坪村[421126112234]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霧云山村[421126112235]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橋上村[421126112236]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牛沖村[421126112237]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朝陽洞村[421126112238]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泗流山村[421126112239]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烏沙畈村[421126112240]
-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占山村[421126112241]
長途區號:0713 | 郵政編碼:438000 | |
車牌號碼:鄂J | 行政代碼:421126(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蘄春縣 | 行政級別:鎮 |
我們檀林地處蘄春東北部山區,是鄂皖兩省蘄英太宿四縣的結合部,大別山區的重要交通口。全鎮下轄42個行政村,324個村民小 組,11000戶,5.4萬人,版圖面積19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3萬畝,水域1.2萬畝,境內交通發達,蘄太公路、腹地公路與京九大動脈和長江黃金水道相貫通,聯結皖西、鄂東,溝通(長)江淮(河)流域文化,底蘊豐富。是1998年湖北省定的二十五個重點口子鎮,也是湖北省財政廳對口扶持的重點試點窗口鎮。
幾年來,檀林人民發揚老區精神,揚區位優勢,做邊貿文章,使全鎮的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更新和改造。先后拉開了鎮區兩縱四橫的發展框架,加快了鎮區中心商貿街,德元加工業小區,石牛文教服務功能區,界嶺個體私營經濟小區和田橋商貿區的建設和發展步伐,基本形成了一心四區十里邊貿城的發展框架。200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到4.2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產值1.36億元,財政收入355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1141元。今年,新一屆鎮委、鎮政府成立后,緊緊圍繞“壯大中心(城區中心),發展邊貿、開發三線(蘄太線、腹地線和邊界線),四業興鎮(茶葉、藥果、畜牧、森工)”的發展思路,和“一個中心(經濟建設)兩個樣板(口子鎮建設和扶貧攻堅)三票爭先(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農民負擔)四種形象(口子鎮對外開放形象,黨委政府當大任、善領一方、堅強有力的整體形象,基層干部勤政為民、苦干求變的公仆形象和農村黨員的先鋒形象)”的工作重點,團結帶領全鎮人民打口子鎮的牌子,舉李時珍的旗子,做邊貿經濟的文章,使全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進步,尤其是城鎮建設和鄉鎮企業發展上更是異軍突起,成為鄂皖邊界新興的明星鄉鎮和企業重鎮。同時,我們還一方面整治經濟環境,盡最大可能方便外來投資者,另一方面率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逢六農民趕集活動,鼓勵農民人人提籃小賣,個個進入市場,加快了市場的流通,繁榮活躍了邊貿市場。這些良好的環境,優惠的政策吸引著眾多的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借地生財。僅今年一年,全鎮就新投入或吸納城鎮建設資金1500萬元,在六大方面開工了大小29個項目,努力爭奪“楚天杯”;新發展各類鄉鎮企業78家,創產值5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