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韓壕村委會[610523201200]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東埝村委會[610523201201]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西埝村委會[610523201202]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新興村委會[610523201203]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小營村委會[610523201204]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白虎屯村委會[610523201205]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阿河村委會[610523201206]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南高遷村委會[610523201207]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北高遷村委會[610523201208]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同堤村委會[610523201209]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北榮華村委會[610523201210]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游斜村委會[610523201211]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高墻村委會[610523201212]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蒙家村委會[610523201213]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黃營村委會[610523201214]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南黃村委會[610523201215]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北黃村委會[610523201216]
- 陜西省大荔縣埝橋鄉新力村委會[610523201217]
長途區號:0913 | 郵政編碼:714000 | |
車牌號碼:陜E | 行政代碼:610523(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大荔縣 | 行政級別:鄉 |
埝橋鄉位于大荔縣城以西7.5公里處,全鄉共有18個行政村, 96個村民小組,28326口人,56041畝耕地,境內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光熱資源充足,灌溉條件優越,交通便利,大(荔)蒲(城)公路橫穿全境。自1996年發展設施農業以來,埝橋鄉目前己成為全縣發展設施農業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產品知名度最高、市場份額最大的特色水果大棚之鄉。一年四季瓜果飄香,反季節蔬菜走俏天南海北。設施農業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縣級示范區。
截止2004年底,全鄉共建日光溫室2129個,大中弓棚3000多個,設施農業總面積6000多畝,年產值近3000萬元,約占農業總產值的20%,尤其是北黃、黃營等村,起步早、規模大,品種新,效益好,已達產均一棚,僅此一項人均收入達2000余元,用1/10的土地卻獲得了全村近一半的經濟收入。全鄉大棚產品突出特色時令水果和蔬菜兩大類,主要有油桃、圣女果、葡萄、黃瓜、茄子等十多個種類,3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廣州、深圳、上海、烏魯木齊,蘭州、西安等大中城市。設施農業已成為全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強鄉富民產業。
在帶領群眾發展設施農業的道路上,經過幾年的市場考驗和錘煉,鄉黨委、政府一班人果斷地提出了實現“西北設施農業第一鄉”的奮斗目標,把“做大做強設施農業,大力發展埝橋特色經濟”的信念傳入千家萬戶,繼續堅持以日光溫室為主,大中弓棚并舉的規模擴張戰略不動搖。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規模擴張與管理效益并重的原則,突出特色無公害種植,加大高新技術的普及力度,加快品牌開發,初步形成產、銷、儲、運、龍頭加工聯動的產業化發展的可喜局面。
為了進一步推動全鄉設施農業再上新臺階,鄉黨委、政府于 2001年春季,組織鄉機關干部投資3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70畝,共有48個大棚的全縣首家機關干部示范園。示范園區內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標準,生產無公害綠色產品,棚內栽植以油桃為主,目前已初見成效,實現棚產值4000余元。通過示范園的試驗,示范作用,把風險留給機關干部,把成功經驗和新品種,新技術送給群眾。同時,通過機關示范園的創辦,進一步轉變了機關干部的工作作風,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真正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也堅定了全鄉上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