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范村[330127103200]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夏坑村[330127103201]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葉家畈村[330127103202]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鳥坑村[330127103203]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臨岐村[330127103204]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金坑村[330127103205]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合浦村[330127103206]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梅口村[330127103207]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杜峰村[330127103208]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吳峰村[330127103209]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仰韓村[330127103210]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馱嶺上村[330127103211]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新華村[330127103212]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高峰村[330127103213]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魚塘村[330127103214]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梅峰村[330127103215]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里沖灣村[330127103216]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熟坑村[330127103217]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新溪村[330127103218]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里口村[330127103219]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光天村[330127103220]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菖浦村[330127103221]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審豐村[330127103222]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先豐村[330127103223]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夏中村[330127103224]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敕村[330127103225]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瑤源村[330127103226]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同心村[330127103227]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岔口村[330127103228]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珠塔村[330127103229]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柳川村[330127103230]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楊塘村[330127103231]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左源村[330127103232]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巖村[330127103233]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溪口村[330127103234]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卸嶺后村[330127103235]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浪境塢村[330127103236]
-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造坑塢村[330127103237]
長途區號:0571 | 郵政編碼:310000 | |
車牌號碼:浙A | 行政代碼:330127(身份證號碼前6位) | |
隸屬政區: 淳安縣 | 行政級別:鎮 |
臨岐鎮位于國家4A級風景區千島湖風景區的北部,境內群山巍峨,風光倚旎,歷史悠久,據記載臨岐之名始于唐代貞觀年間,1935年設立臨岐鎮,1992年5月將夏中、卸嶺兩鄉并入,是千島湖形成后唯一未被淹沒的古鎮。現有區域面積222平方千米,人口2.1萬余人,它東鄰桐廬,南距千島湖鎮40公里,北依臨安市,至杭州130公里,區域優勢十分明顯,是淳安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隨著杭州交通西進戰略的實施,作為一大重點工程項目,臨安昌化至淳安文昌的昌文二級公路穿鎮而過,區域優勢變得更加明顯。這里自然環境幽雅,青山環抱,綠水倒映,曾先后榮獲杭州市生態鎮、杭州市文明鎮、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生態鎮等多種稱號,現正積極爭創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境內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有6.87萬畝國家、省、縣三級生態公益林,放眼望去滿目蔥綠,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境內的進賢溪,蜿蜒流長,是碧水千島湖的重要源頭之一。優良的生態環境是臨岐鎮獨特的魅力所在,千島湖之旅農家樂的“牧牛、捉魚、殺年豬、漂流”等項目樂趣無限,紫槽嶺 “紫龍山莊”的薄霧輕繞卻別有另一番景致,這是一處人與自然和諧的人間仙境。臨岐鎮特產豐富、資源充足,盛產山茱萸、山核桃、茶葉、貢菊等多種農特產品,有浙江省“山茱萸之鄉”的美譽,也是淳安縣山核桃加工的集散地。“常香果”“高峰”“山之子”等品牌農特產品已成功打入上海、杭州等大都市,并負有盛名,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這里民風淳樸、文化繁榮,城鎮面貌經過幾年的建設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境內學校、醫院、電信、郵政、電力、金融、保險等基礎配套行業也較為齊全。近幾年來,我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環境立鎮、工業興鎮、農業強鎮、城建活鎮”的總體工作思路,加快實施打造“生態旅游度假中心、農副產品加工中心”兩中心,積極謀劃“接軌發展、聚集發展、舉牌發展”的三位發展新局面,咬定目標不放松,狠抓落實不動搖,通過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經濟、積極穩步健康發展農業特色經濟、加大力度打造“平安臨岐”、推進環境和社會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建設,使我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展。2004年共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76元,來料加工成為工業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