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小梅鎮 屏南鎮 蘭巨鄉 道太鄉 上垟鎮 安仁鎮 八都鎮 巖樟鄉 住龍鎮 錦溪鎮 寶溪鄉 城北鄉 查田鎮 龍南鄉 竹垟畬族鄉 石達石鄉 |
長途區號:0578 | 郵政編碼:323000 | |
車牌號碼:浙K | 行政代碼:331127 | |
隸屬政區: 麗水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1.概述
龍泉因劍而得名,憑瓷而生輝!龍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邊境,東臨溫州,西接福建武夷山,素有“甌婺入閩通衢”、“驛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境內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龍泉鳳陽山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江(蘇)浙(江)第一高峰,山上鳳陽湖為浙江第一高湖。
龍泉歷史悠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人文薈萃,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龍泉還是世界香菇栽培發源地、中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縣、中華靈芝第一鄉和浙江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食用菌產業強縣。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是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市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7.84萬(2005年底),轄三個街道辦事處八鎮八鄉442個行政村,為浙江省面積第二大縣級市。1990年12月,國務院批準龍泉市撤縣設市。 其境交通便利,麗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麗浦,龍慶高速,麗水至南平鐵路等規劃正在未雨綢繆中!
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龍泉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東晉太寧元年(323),屬永嘉郡松陽縣,建置龍淵鄉。唐武德三年(620),因避唐高祖李淵諱,改龍淵鄉為龍泉鄉。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龍泉縣,縣治地黃鶴鎮(今龍淵鎮)。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詔天下縣鎮凡有龍字者皆避,因改名為劍川縣。宋紹興元年(1131),復名龍泉縣。宋慶元三年(1197),析龍泉之松源鄉及延慶鄉部份地置慶元縣。明洪武三年(1370),慶元縣并入,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慶元縣。1949年5月13日龍泉解放。1958年11月,慶元縣再次并入。1973年7月,復建慶元縣,至1975年8月,龍、慶二縣始分署辦公。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龍泉縣設立龍泉市(縣級),仍屬麗水地區行政公署。
全市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茂密,全市活立木總蓄積14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84.2%,居浙江省首位,素有“浙江林海”之稱。 是浙江省的毛竹中心產區之一,竹林面積僅次于浙江安吉,居浙江省第二位!
2.自然地理
龍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緯28°04′,東經119°07′。東鄰云和、景寧縣,南連慶元縣,西界福建浦城縣,北接遂昌、松陽縣。東西寬70.25千米,南北長70.8千米,總面積3059平方千米。
3.山勢地貌和氣候
山是龍泉的主要地貌。東南洞宮山、西北仙霞嶺兩支山脈綿亙,龍泉溪從西南向東北貫穿中部,群山平行于河谷對稱分布,表現為成層性。低、中山帶占總面積69.17%,丘陵占27.92%,河谷平原僅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謂。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境內有江浙第一高峰鳳陽山黃矛尖【4A級風景區】!
4.水系
龍泉境內河流分屬甌江、錢塘江、閩江三江水系,西、南、北有20多條小溪流向中部,匯入龍泉溪,流向溫州。市西北住溪、碧龍溪是烏溪江上游,流向杭州。市西寶溪流入福建省屬閩江水系,流向福州,有水流“三州”稱謂。
5.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市政府駐賢良路333號。郵編:323700。代碼:331181。區號:0578。
龍泉市轄3個街道、8個鎮、8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龍淵街道、西街街道、劍池街道;八都鎮、上垟鎮、小梅鎮、查田鎮、屏南鎮、安仁鎮、錦溪鎮、住龍鎮;蘭巨鄉、石達石鄉、寶溪鄉、龍南鄉、道太鄉、巖樟鄉、城北鄉、竹垟畬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