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業持續“快奔” 業界:當務之急不是快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9-28 8:50
2000年以來,中國全社會物流總規模平均每年增長超過20%,今年1至7月增速仍保持在30%以上。不過,業界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中國物流業不能一味求快,當務之急是解決發展水平低的問題,因為“與別人差了近30年”。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在10日舉行的“互聯網+”物流新格局論壇上表示,這些年中國物流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快。中國全社會物流總規模從十幾年前的90多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014年的214萬億元;2000年以來,社會物流的總規模平均每年增長超20%,今年1至7月增速則超過30%。此外,中國物流總收入在去年達到7.1萬億元,平均每年增10%以上。
然而,蔡進表示,中國物流業效率低、成本高。“去年,中國物流成本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6%,而歐美國家這一比例僅在8%左右。”
他認為,中國物流業基礎設施應用水平低,企業價值創造的能力偏低,中國物流業管理水平偏低,“中國處在經濟轉型階段,物流管理水平從實物配送向一體化物流方式轉變,相當于歐美等國家上世紀八十年代水平,與別人差了近30年”。
因此,蔡進認為,當務之急,中國要解決物流水平低的問題,而不是一味求快。
在“互聯網+”時代,問題是否更容易解決?蔡進指出,互聯網推動跨境融合,但不能簡單地把融合發展理解為互聯網與物流的融合,而是要通過“互聯網+”的平臺,實現物流業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形成包容、開放、共享的物流新格局。
蘇寧云商華北區執行總裁卞農也用數據說明中國物流業的低效率:中國有超過1000萬家大小不等的物流企業,而行業內50萬億元的產值只能實現60億元的利潤。他認為,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商的迅速發展拓展了現代物流的發展空間,反過來物流企業也亟需跟上電商發展的步伐,與其平臺化、精細化、個性化的發展態勢相匹配。
第五大道聯合創始人COO孫多菲表示,物流的競爭不光是速度,還有細分的體驗和服務。她認為,目前尚無專門針對奢侈品的物流分層服務,今后將轉型做時尚管家,并在城市設物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