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9-10-28 9:18
來源:智會社 作者:陳廣成
萬事萬物似乎總在演繹輪回。十年前,“云”以集中計算、按需服務的方式轟轟烈烈深刻改變了IT資源的消費方式;今天,邊緣計算的興起又開始將集中式數據處理拉回到邊緣,開啟了分散的IT資源消費模式。
不過,這里的邊緣計算并不是云計算的沖突與替代關系,而是互補協同、相輔相成。有人將邊緣計算比喻為云計算的星辰大海,這個比喻恰好理解,也就是說邊緣計算拓展了云計算的邊界,是計算力的延伸。
用章魚的生物學特性來形容邊緣計算與云計算的關系更為形象,作為頭足綱動物,其60%的神經元分布在腕足上,從而以“多個小腦(邊緣計算)+一個大腦(云計算)”協同工作進行靈巧地捕獵與行走。
至于說在云計算之外誕生邊緣計算的原因是什么?不難回答,就像5G被推出的動力一樣,面對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其要滿足“大連接、低時延、大帶寬”的要求。同樣,邊緣計算正如字面涵義,其要應對邊緣位置“物”的大規模接入與計算需求。
以視頻監控領域舉例,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設促使一個個攝像頭布滿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然而按照傳統方式,海量視頻監控數據需要匯集到云中心進行存儲、分析和管理,無疑這加重了數據處理和計算的成本。而采用邊緣計算則可以對視頻圖像進行本地計算的預處理,去除冗余信息,將有價值的部分數據再傳輸到云端,進而降低云端的帶寬、存儲和計算成本。
并且,除了成本因素,在很多場景中,因為延遲、可用性等限制,“遙遠”的云計算并不能有效滿足實時性等業務要求,例如自動駕駛就需要強大的邊緣計算能力。所以,從云到邊,后者大有復制云計算的輝煌之勢,開始成為萬物互聯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設施。
當計算力走出數據中心
從云計算到邊緣計算代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演進,就像青云QingCloud CEO黃允松在Cloud Insight Conference(CIC)2019云計算峰會上所闡述的那樣:從早期的信息化到數字化轉型1.0,再到如今的數字化轉型2.0時代,數字化的內涵也從提升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信息數字化,延伸到面向人、生活的數字化,再到面向人與物、生產、生活的全面數字化。這時,數字化轉型進入全域,去重構人、物和流程,開啟了全面智能的“數字世界”。
青云QingCloud CEO黃允松
可以發現,外部環境導致的數字化范疇擴大,那么計算力又該作何改變?顯然,云計算(算力)應從狹義的數據中心場景進入全域全場景。青云將其定義為廣義云計算,典型特征是“云+網+邊+端”,所以傳統意義上的狹義云計算并不再能“一招鮮吃遍天”。
讓計算力走出數據中心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那么青云QingCloud又如何推演這種變化?其給出了三個關鍵詞答案:全棧,全態,全域。
全棧:即覆蓋云計算的不同功能組件,從IaaS到PaaS,再到之上的應用平臺,全棧能力代表了一個云平臺的技術實力;
全態:即云的交付形態,青云以一套架構、一致體驗,支撐了“公、私、混、托”不同的交付形態;
全域:即“云+網+邊+端”,覆蓋云、邊、端的全域數字化場景,通過智能網絡實現高速的全域連接。
“全棧、全態、全域”即是青云QingCloud努力打造的全維云平臺,青云希望以具備?義云計算能力的全維云平臺打造數字世界的基?。細心觀察會發現,前兩者全棧與全態依然主要聚焦在數據中心內,以統?架構與?度解耦實現全場景?由計算。全域則打通了由云到邊、端的全場景覆蓋,從而將算力由數據中心內延伸到數據中心外。
毫無疑問,邊緣計算承擔了算力延伸的重要角色,青云又如何耕耘?
EdgeWize邊緣計算:算力無邊
在CIC 2019云計算峰會上,青云QingCloud發布了EdgeWize邊緣計算,它能夠將QingCloud云平臺能力擴展至用戶側,以安全的方式在邊緣設備上運行本地計算、消息收發、數據緩存與同步等功能,提供安全、低延時、低成本的本地計算服務。
青云QingCloud IoT與邊緣計算研發負責人陸從堯
發布QingCloud IoT平臺和EdgeWize邊緣計算產品
也就是說,有了EdgeWize,邊緣側的物聯網設備可以輕松獲取計算能力,而拋開了上云的網絡延遲、成本和數據隱私等障礙。
EdgeWize提供了一個具備邊緣計算能力的軟件平臺,支持x86和ARM架構,可以運行在任何一個符合最低硬件要求的設備上。之所以是軟件,這樣做的優勢也很明顯,按照青云QingCloud IoT與邊緣計算產品經理王小虎的話說,“EdgeWize以軟件形式實現想要的整體功能,在模塊設計上完全解耦,非硬件綁定保護了企業投資。并可根據邊緣業務需求按需調整本地算力,提升了邊緣計算部署的靈活性。”
青云QingCloud IoT與邊緣計算產品經理王小虎
總結說來,EdgeWize邊緣計算具體四大特性:
一、快速響應:相比于上云出現的網絡傳輸延遲,EdgeWize利用本地具備的計算能力,能夠快速響應邊緣業務需求。在CIC 2019云計算峰會現場,青云QingCloud IoT與邊緣計算研發負責人陸從堯進行了一場道路車輛識別的邊緣計算演示。從中可以發現,邊緣攝像頭通過接入EdgeWize邊緣計算,加之內置的三個AI算法模型,可以快速實現對車輛的目標檢測、顏色識別和車牌檢測,確保了業務的實時性。
二、離線操作:EdgeWize包含Edge Hub,即使當EdgeWize設備出現斷網時,它也可以按之前的策略正常工作,等待網絡通信恢復再進行信息同步。所以,在一些網絡不穩定的惡劣環境中,EdgeWize依然不會影響正常業務運行。
三、兼容已有業務:EdgeWize除了支持容器應用外,考慮傳統企業或者信息化技術尚未成熟的企業,其還支持原生類應用,以實現低成本的邊緣計算業務改造。
四、云邊協同:邊緣計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與云計算更緊密匹配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場景的邊緣業務需求,例如云端訓練和邊緣推理模式形成正循環。EdgeWize結合QingCloud云平臺、光格網絡SD-WAN,實現云邊協同,構建起“云、網、邊、端”一體化平臺。
EdgeWize+云+網:讓計算無處不在
上文談到,青云QingCloud提供了具備廣義云計算能力的全維云平臺,事實上這讓青云也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可以同時具備全棧、全態、全域交付能力的云計算提供商。自然,EdgeWize在云+網(QingCloud IoT平臺+光格網絡SD-WAN)的加持下,其價值進一步被放大。
CIC 2019云計算峰會上,與EdgeWize邊緣計算一同發布的還有QingCloud IoT平臺,它是青云QingCloud全新推出的一站式、全托管的物聯網云服務。QingCloud IoT平臺能夠針對邊緣場景配置,實現邊緣節點的定義與統一管控,結合QingCloud云平臺服務,對設備生成的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分析和操作,幫助企業輕松構建 IoT應用。
簡單說來,EdgeWize通過建立邊緣節點,一方面把邊緣設備安全可靠地連接到云平臺上,另一方面把云平臺發布部署的應用靈活地在本地運行起來。而QingCloud IoT平臺具有設備管理、設備監控、設備分析、數據處理及可視化等能力,并通過規則引擎更方便地與青云現有產品進行集成,從而形成云網邊端一體化能力。
那么這其中“網”的定位又在哪里?邊緣計算以云為中心將計算能力延伸到邊緣,光格網絡SD-WAN則可以進一步實現端邊云的高速互聯。SD-WAN把孤立的計算和設備連接起來,形成一張大網,進而對網里所有的設備進行統一調度和協同工作,從而釋放云網邊端一體化的價值。
如同上文用章魚舉例,青云QingCloud 的“云網邊端一體化”高效協同完成數據處理的過程,海量數據就近邊緣處理,中間神經元(SD-WAN)進行信息網絡傳遞,云端則完成數據分析、挖掘和管理。
總結說來,邊(EdgeWize邊緣計算)+云(QingCloud云平臺)+網(光格網絡SD-WAN)形成統一架構,真正讓計算無處不在,從而應對IoT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回過頭來看,IoT要做的事情是將傳感層的數據藉由網絡層的能力匯聚到平臺層,最后藉由應用層消費,從而產生價值。青云QingCloud讓算力無邊,以具備廣義云計算能力的全維云平臺為整個物聯網的數字化提供起基礎能力,最終打造數字世界基石。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