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大勢“倒逼”鐵路物流改革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6-11 9:48
日前,鐵路總公司提出,要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努力將鐵路發展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最具市場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在全國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服務優質、安全有序,并與其它交通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鐵路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這一重大目標的提出,其實是逼出來的。長期以來,鐵路作為交通運輸的骨干,肩負著關系國計民生重要物資的運輸任務,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近年來,隨著各種交通方式的加快發展和經濟結構的深入調整,鐵路在貨運市場的份額不斷下滑。2014年,全社會貨物運輸量439億噸,同比增長7.1%,其中公路、水路運量增幅都在6%以上,而鐵路卻同比下降了3.9%,其中大宗貨物下降4.0%。鐵路具有全天候、大運量、低成本、節能環保等比較優勢,本應在貨運市場占有更多份額,然而卻連年下滑,增加了社會的物流成本和環境成本。這既有大宗貨物下降的客觀原因,也有運輸產品結構不合理和運輸組織方式不適應的問題。
意識的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鐵路決定必須轉變傳統的貨運組織方式,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這方面,世界許多國家經驗教訓值得借鑒。美國、俄羅斯、印度的鐵路以傳統運輸、大宗貨物為主,致使鐵路在本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不能發揮主導作用,鐵路產業日益衰退。反之,德國鐵路早在2008年就布局現代物流業,目前,德鐵物流公司已成為集陸、海、空運輸于一體的世界頂尖物流企業。可以說,大力發展鐵路現代物流,擴大鐵路的市場份額,有利于促進各種交通方式合理分工,優化配置物流資源,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更好地發揮鐵路在綜合交通運輸中的骨干作用。